包餃子省時省力妙法
餃子深受中國人喜愛的一種食品,但是餃子的製作過程比較複雜,下面介紹兩個小訣竅,可以讓你在包餃子時省時省力。 一是和的面要「醒」好,這樣才好擀皮、好包,而且不破。 二是調餡時,如全用肉餡,要注意往肉餡裡「打」水,水要慢慢加,並邊加邊用筷子朝一
 包餃子不出湯
用適量的蔥末、薑末、味精、鹽、花生油(色拉油也可)放進盆裡,順時針方向攪拌肉餡;將肉餡攪黏糊了,再將剁碎的菜餡倒入盆內和肉餡順時針攪拌。這樣包出的餃子準保不出湯。
 板栗新「煮」意
時下,菜市場賣板栗的攤檔已一天比一天興旺。帶殼的、殼已破口的、剝去硬殼的,應有盡有。 板栗不僅甘美適口,還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功效,所以宋代詩人蘇轍的《服栗》就有「老去日添腰腳病,山翁服栗日傳方。」的吟誦。板栗除了供休閒小吃的糖炒栗子、
 板栗巧去皮
將板栗用塑料袋裝好,放入冰箱冷凍室。冷凍3天後取出解凍,1小時後用菜刀切開(只1刀),那附著在板栗上的毛皮輕輕一撕就脫落了。
 白斬雞怎樣做才質嫩味美
做白斬雞有竅門, 照以下方法做會收到好的效果: 用1只重1千克左右的嫩雞, 宰殺後收拾乾淨。將其放入一個大鍋裡, 倒入能淹沒雞身的清水, 同時放進適量的蔥、姜和黃酒, 用大火燒開, 撇去浮沫, 再移至小火上燜煮10~20分鐘, 加適量食鹽, 雞剛熟時, 馬上將鍋端下, 蓋上鍋
 「炸」制食品的要點
炸,也稱汆,用多油旺火。食品下鍋油炸的時間及方法,依原料性質和形狀大小、厚薄而定。原料形狀小而薄的,可在油沸時下鍋,約八成熟取出,讓其內部熟透;最後,油沸時再下鍋炸一炸。如果系較大的厚塊,則在油燒到八成熱(冒青煙)時下鍋;為了延長加熱時間而使溫度不致
 「元宵」的多種製作和食法
南方人做「元宵」時,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北方人做「元宵」,先把餡捏成均勻的小球狀,放在鋪有干糯米粉的蘿筐裡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元宵」的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黃豆。 煮「元宵」也
 「奄列」蛋皮製法
很多人喜歡自製蛋皮,中間放些餡捲著,似西餐的「奄列」。做蛋皮的要訣是: 其一:以一個蛋,加些生粉用水調勻,再將蛋汁與生粉打勻,並加少許鹽。 其二:將鍋燒熱,用乾布在鍋中擦點油,不要太多油,只要輕輕抹一圈即可。 其三:鍋熱後,將鍋拿離開火爐再倒
 「熏」魚的方法
油鍋燒熱,將魚塊炸至外脆裡嫩撈出。在炸魚的過程中,將另一鍋在旺火上燒熱,放入各種調料和湯料,燒至鹵肥濃,出鍋倒入盤中,趁熱把炸好的魚塊放入,用筷翻動,使魚吸收滷味後,取出斬塊裝盤。
 「酸甜果肉」做法
原料:腐皮1/2張,碎豬肉4兩(約160克),芋頭4兩(約160克,刨碎),馬蹄4粒(切碎),姜2片(切碎),蔥2條(切碎),細棉繩1條,青瓜1只(小),油1湯匙。 調料:鹽、糖各1/3茶匙,粟粉1茶匙,五香粉1/8茶匙,雞蛋1/2只。 酸甜汁料:水4湯匙,粟粉1茶匙,糖
 「石榴雞」做法
原料:雞肉、蝦肉各2兩(約80克),冬菇2朵,筍1兩(約40克),馬蹄2粒,姜2片,芹菜(小)1棵。 蛋皮料:蛋白4只,粟粉1茶匙,水4湯匙。 醃料:鹽1/2茶匙,糖1/3茶匙,粟粉2茶匙,大地魚末1茶匙,豬油或植物油1/2兩(約20克),胡椒粉、麻油各少許。 芡汁
 「老薑」可變「嫩姜」
在吃白切肉、白斬雞、包子、蟹肉、燒賣時,如果盤中放一些嫩姜絲,會特別好吃。 在嫩姜季節時,吃嫩姜絲很容易;但如果是秋冬季,姜都老了。即使那樣,也有辦法,可將姜切成薄薄片再予切成細絲,把這些老薑絲放在冷水中浸泡一會兒,即可使姜絲變得嫩些。當然,這種姜
 「椒麻味」調料製法
用鹽、蔥花、花椒(舂碎)、辣椒油、醬油製成調味。如果菜量多,可酌量加些冷水,使菜有汁,又不太鹹。
 「醬」制食品的方法
醬有兩種:一種是把食物放在醬油中浸成,如醬蚶(包括白煮成或熟後醬成);另一種是先用鹽擦,醃一定時間後洗乾淨,用鹵燒成,燒稠至紫醬色,鹵包粘食物上面,色光亮,吃口鹹中帶甜,如醬鴨、醬肉等。
 「羹」的製作
羹,是在湯的基礎上發展的,即在湯中拌入一定數量的濕澱粉,使之濃厚不游動。羹的品種較多,凡是軟、鮮嫩的原料都可以製成羹。原料切配以丁為主,因丁易著芡均勻,但宜小不宜大。著芡後可以放入必要數量的熟油,推入芡內,使之肥、熱、香、亮。如水果羹、豆腐羹、黃魚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