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湯技法
制湯,是將含蛋白質與脂肪豐富的原料放在水鍋中長時間煮沸,使原料中的蛋白質與脂肪溶解於水,製成鮮美的湯,以供烹調之用。
湯是烹製菜餚必不可少的調味品,湯的質量好壞對菜餚的影響很大,特別是魚翅、海參、燕窩等珍貴而本身又沒有鮮味的原料,全靠精製的湯提鮮增味。因此,制湯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一)制湯的原料
制湯必須選擇鮮味充足的原料。鮮味成分主要來自食物中的核甘酸、氨基酸、鳥甘酸、酰胺、肽、有機酸等物質,而這些成分在動物性原料中含量較為豐富。所以,各地選擇制湯原料一般都用豬肘、豬捧骨、豬爪、雞或雞翅膀、爪子、骨架等。素菜的制湯原料,是選擇含鮮味成分多的植物性原料,如黃豆芽、竹筍、香菇、磨菇等。
(二)制湯的方法
中菜烹調所用的湯,按用料和製法的不同,一般分為白湯和清湯兩類。
1、 白湯
白湯,色澤乳白,口味鮮濃。按投料的質量、數量的不同,白湯又分為白湯(又稱奶湯)和一般白湯兩種。
(1)濃白湯(奶湯)將雞骨架、動脈、爪、豬捧骨、豬肘(蹄膀)、豬排骨等放入冷水鍋中,用旺火煮沸,打淨乳沫和血污,加上蔥、姜、酒,蓋上鍋蓋,燒開後轉入水中繼續至湯稠呈乳白色時為止。這種湯口味鮮醇濃厚,一般用於燒、扒、燴等菜餚,如白扒魚翅、燒蹄盤、奶湯蒲菜、燴兩雞絲等。用料通常是原料5千克,加水10千克,制湯5~7千克。
(2)一般白湯(毛湯)這種湯的製法較為簡單。它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雞骨架、爪、翅膀、豬排骨、豬肘(蹄膀)等放入冷水鍋內,燒開後打淨浮沫,加上蔥、姜、酒,用中火煮至湯呈乳白色時即可;另一種是利用煮濃白湯的原料,再加一些雞爪、豬骨等,加水再繼續煮2~3小時。一般白湯的濃度紙,鮮味不足,只能做普通菜餚的調味。
2、清湯
清湯,用於烹製高檔菜餚的調味,它的特點是湯汁澄清,口味鮮醇。
清湯按加工程度的不同,又分為一般清湯和高級清湯兩種。
1)一般清湯 製法是交老母雞洗淨放入冷水鍋中,用旺火煮沸,隨即改為小火長時間加熱,使雞體內的蛋白質、肌甘酸等鮮味物質充分溶入湯中。通常淨雞1.5 千克,加水4千克,制湯2.5千克。也有的制清湯用母雞和豬精肉,則湯味更鮮。制清湯必須始終保持小火,否則湯汁容易渾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