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譜首頁 國外食譜 便當食譜 飲食養性 特色食譜 做菜技巧 烹飪知識 飲食文化 美容瘦身
各地食譜 煲湯羹粥 夏日美食 食色男女 營養飲食 伊人美食 廚房秘笈 調理食譜 飲食禮儀
人群食譜 飲料甜品 火鍋配方 素食食譜 中華菜系 家常食譜 特色小吃 飲食健康 成人聊天
  • 欄目分類 ≥
  • 四川菜譜
  • 安徽菜譜
  • 福建閩菜
  • 北京菜譜
  • 東北菜譜
  • 江蘇菜譜
  • 上海菜譜
  • 湖南菜譜
  • 浙江菜譜
  • 山東菜譜
您現在的位置:主頁>各地菜譜>浙江菜譜> 文章:

三丁包子的做法

特點

皮子吸時了餡心的滷汁,鬆軟鮮美。餡心軟硬相應,鹹中帶甜,甜中有脆,油而不膩,包子造型美觀,是維揚點心的代表。

原料

發酵麵團650g,豬肋條肉500g,熟雞肉100g,鮮筍100g,醬油75g,白糖50g,蝦籽5g,澱粉20g,薑蔥米適量。

製作方法

1、將豬肋條肉洗淨焯水,放入湯鍋,投入蔥、生薑、酒,煮至七成熟,撈出晾涼,改刀成0.7cm見方的肉丁,將熟雞肉切成0.8cm的雞丁,熟筍改刀成0.5cm的筍丁,另將炒鍋上火火,放入底油,蔥姜米煸香,倒入三丁加入醬油、白糖、蝦籽,加進雞湯適量,大火煮沸,中火煮至上色入味,改用大火。加入濕澱料勾琉璃芡,上下翻動使三丁充分吸收滷汁,盛起晾涼備用。

2、將麵團搓條,摘成12只面劑,用手掌拍成10厘米直徑的圓皮,刮上涼透的餡心,左手掌托住皮子,掌心略凹,左手將包皮平托於胸前,右手拇指與食指自右向左依次捏出32個皺褶;用右手的中指與拇指捏住起皺褶的皮子邊緣,每次捏褶子時,拇指和中指捏攏,不要分開;拇指與食指略微向外拉一拉,使包子最後形成“頸項”,如鯽魚嘴,放放籠內醒一會兒,置於籠鍋,蒸約12分鐘即可,待皮子不粘手,即至嘴內略汪出滷汁即可出籠。

典故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準備了五丁包子即“海參丁、雞丁、肉丁、冬筍丁,蝦仁為餡”,品嚐後十分高興地說:“揚州包子,名不虛傳”,後因考慮到老百姓的消費水平,將五丁包改為三丁包,餡心採用雞丁、肉丁、筍丁並以蝦汁雞湯加調味品燴制而成,味道依然鮮美,深受各界人士歡迎。三丁包是揚州的名點,以麵粉發酵和餡心精細取勝。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云:“揚州發酵面最佳,手捺之不盈半寸,放鬆仍隆然而高”。發酵所用麵粉“潔白如雪”,所發面酵軟而帶韌,食不粘牙。富春茶社一直保持這種發酵的傳統特色。揚州三丁包子的餡心,以雞丁、肉丁、筍丁製成,故名“三丁”。雞丁選用隔年母雞,既肥且嫩;肉丁選用五花肋條,膘頭適中,雞丁、肉丁、筍丁按1:2:1的比例搭配。雞丁大、肉丁中、筍丁小,顆粒分明,三丁又稱三鮮,三鮮一體,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饑。據傳,當年日本天皇吃到空運去東京的揚州三丁包子,讚譽它為天下一品。


三丁包子是揚州的名點,以麵粉發酵和餡心精細取勝。發酵所用麵粉“潔白如雪”,所發面本地軟而帶韌,食不粘牙。富春茶社一直保持這種發酵的傳統特色。所謂“三丁”,即以雞丁、肉丁、筍丁製成,雞丁選用隔年母雞,既肥且嫩;肉丁選用五花肋條,膘頭適中;筍丁根據季節選用鮮筍。三丁又稱三鮮,三鮮一體,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饑。據傳,當年日本天皇吃到空運去東京的揚州三丁包子,讚譽名為天下一品。揚州“五丁包子”是在“三丁包子”基礎上的一種創新,它是選用參丁、雞丁、肉丁、筍丁、蝦丁作鉻製成,相傳乾隆有一次巡遊揚州時,說到御膳早點的備辦,要做到這麼五句話;即“滋養而不過補,美味而不過鮮,油香而不過膩,鬆脆而不過硬,細嫩而不過軟。揚州名廚想出:海參滋養,少而不過補;雞肉味美,少而不過鮮;豬肉油香,少而不過膩;冬筍鬆脆,少而不過硬;蝦仁細嫩少而不過軟。這五味合摻,則補鮮、香、脆、嫩皆備,如各味用料量少一點,那就可達到“五不過”的要旨,按此製成包子,乾隆嘗後,問及包子的名稱,隨員答道,這叫“五句包子”。後來當地的百姓想到這種包子的餡心用的是五丁,首創廚師又姓丁.便叫它“五丁包子”。去富春茶社品嚐三丁包子或五丁包子,如配該社的“魁龍珠”茶,則更令人叫絕。這種茶是選用浙江龍井、安徽魁針、江蘇珠蘭等名茶搭配窨制而成,取魁針之色,球蘭之香,龍井之味,頭道茶,珠蘭香撲鼻;二道茶,龍井味正濃;三道茶,魁針色不減,色香味俱佳,難怪許多來揚州觀光的賓客說,來揚州,不游瘦西湖,則空負目,不到富春茶社,則空負腹。

    上一篇:三色蛋的做法  下一篇:干火靠大蝦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