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
魯式神仙鴨子
工藝:
隔水燉
口味:
鮮味極佳,且湯汁澄清,肉質酥爛,原湯原汁原味。
類別:
學齡期兒童食譜 補虛養身調理 滋陰調理 營養不良調理
主料:
鴨 750克
輔料:
口蘑 50克 火腿 50克 香菇(干) 20克
調料:
味精5克 醬油50克 鹽5克 大蔥25克 黃酒50克 姜15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將新鮮填鴨洗淨,去掉內臟,砸斷小腿骨環,剔去鴨掌大骨,抽去舌及食管,剁去嘴尖割去肛門、鴨臊,在脊椎骨上劃幾刀翻過來在脯肉上拍幾下,放入鍋內小火燒沸煮15 分鐘,撈出在冷水中洗淨油污;2. 火腿、冬筍切成長5 厘米、寬2 厘米的片;3. 水發冬菇、口蘑去根洗淨切成兩半;4. 將鴨脊骨剁斷取下,放入砂鍋底,鴨腹面朝上放在骨上,口蘑放在鴨腹上成一行,冬筍、火腿、冬菇分別擺在口蘑的兩邊;5. 再將清湯1250毫升、精鹽、黃酒、醬油倒入砂鍋內,加上蔥、姜,用玻璃紙將砂鍋口蓋嚴捆緊,放在蒸籠內蒸熟;6. 取出砂鍋揭去紙,撿去蔥、姜、撤上味精,撇去浮油即成。
工藝提示
1. 焯制鴨子時,應冷水下鍋,使其內部的血污和腥膻氣味充分排出,還可以在鍋中加一些花椒、蔥、姜、黃酒,以便去掉腥臊味;
2. 必須將砂鍋的口封嚴,防止原料的香味走失;
3. 蒸熟後必須用筷子撿去蔥、姜,以便達到吃時有蔥姜味,而不見蔥姜的特點。
2. 必須將砂鍋的口封嚴,防止原料的香味走失;
3. 蒸熟後必須用筷子撿去蔥、姜,以便達到吃時有蔥姜味,而不見蔥姜的特點。
歷史文化
1. 神仙鴨子是山東名菜,這個菜歷史悠久,相傳在明代時已是孔府名餚。此菜做法複雜,要求嚴格,蒸制時間長,蒸後立即上桌,以保持鮮味,為了精確地掌握蒸制時間,老輩的廚師用「燃香計時」的方法,在鴨子人籠蒸制前開始點燃香,共燃三柱香,即可成熟,此法為孔氏一近支族人發現,他曾在渲洲任知府,到曲阜祭祖時,吃到此菜情加讚賞,認為燃香制菜猶如供奉神靈,之後遂稱此菜為「神仙鴨子」。
2. 此菜因採用了隔水而蒸的方法,山東風味特點突出。
2. 此菜因採用了隔水而蒸的方法,山東風味特點突出。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鴨:鴨肉忌與兔肉、楊梅、核桃、鱉、木耳、胡桃、大蒜、蕎麥同食。
歷史文化 1. 神仙鴨子是山東名菜,這個菜歷史悠久,相傳在明代時已是孔府名餚。此菜做法複雜,要求嚴格,蒸制時間長,蒸後立即上桌,以保持鮮味,為了精確地掌握蒸制時間,老輩的廚師用「燃香計時」的方法,在鴨子人籠蒸制前開始點燃香,共燃三柱香,即可成熟,此法為孔氏一近支族人發現,他曾在渲洲任知府,到曲阜祭祖時,吃到此菜情加讚賞,認為燃香制菜猶如供奉神靈,之後遂稱此菜為「神仙鴨子」。
2. 此菜因採用了隔水而蒸的方法,山東風味特點突出。
歷史文化 1. 神仙鴨子是山東名菜,這個菜歷史悠久,相傳在明代時已是孔府名餚。此菜做法複雜,要求嚴格,蒸制時間長,蒸後立即上桌,以保持鮮味,為了精確地掌握蒸制時間,老輩的廚師用「燃香計時」的方法,在鴨子人籠蒸制前開始點燃香,共燃三柱香,即可成熟,此法為孔氏一近支族人發現,他曾在渲洲任知府,到曲阜祭祖時,吃到此菜情加讚賞,認為燃香制菜猶如供奉神靈,之後遂稱此菜為「神仙鴨子」。
2. 此菜因採用了隔水而蒸的方法,山東風味特點突出。
食譜營養
鴨:鴨肉中的脂肪酸熔點低,易於消化。所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其他肉類多,能有效抵抗腳氣病,神經炎和多種炎症,還能抗衰老。鴨肉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煙酸,它是構成人體內兩種重要輔酶的成分之一,對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患者有保護作用。鴨肉性寒涼,性寒,味甘,鹹,主大補虛勞。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自驚,消螺螄積。一般人都適合食用,尤其體熱、上火、虛弱、食少、便秘、水腫、心臟病、癌症患者和放療、化療後的病人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