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
燉生敲
工藝:
原燉
口味:
此菜色澤金黃,富有韌性,用筷子夾起,兩端下垂而不斷,食之酥爛入味,鮮香醇厚。
類別:
補虛養身調理 營養不良調理
主料:
鱔魚 1250克
輔料:
豬肋條肉(五花肉) 100克
調料:
小蔥10克 大蒜50克 料酒30克 姜10克 豬油(煉製)60克 白砂糖10克 醬油40克 花生油80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蔥去根須,洗淨,切段;2. 蒜瓣剝去外皮待用;3. 姜洗淨,切片;4. 將鱔魚放砧板上,用刀在頭部剁一刀,立即用刀尖順鱔魚腹部剖開,去掉內臟,洗淨瀝干;5. 斬去鱔魚頭,用刀尖沿脊背骨向下劃開,用手剷去掉脊骨,用木棒排敲鱔魚肉,改刀成5.6 厘米長斜塊,洗淨瀝干;6. 用刀在豬肉上直剞幾刀,再橫切成片,使之成為雞冠形;7. 炒鍋上火,舀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將鱔魚放入,炸至呈銀炭色,起「芝麻花」時,撈出;8. 將蒜瓣放於油鍋略炸,見色黃立即撈出瀝油;9. 砂鍋置於火上,將鱔塊、肉片、蒜瓣放入,加蔥段、薑片、肉清湯,上旺火燒沸後,撇去浮沫,用微火燉至鱔肉發松時,加醬油、料酒、綿白糖,繼續燉至鱔塊酥爛,離火,揀去蔥、姜;10. 炒鍋上火,舀入熟豬油燒熱,放人蔥姜炸出香味後撈出,將油倒入砂鍋內即成。
工藝提示
1. 必須選用大活鱔魚為原料;
2. 鱔魚過油時要炸透,呈銀炭色泛芝麻花時方好;
3. 燉鱔魚時,須用肉清湯燉軟後再放調味品;
4.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花生油1000克。
2. 鱔魚過油時要炸透,呈銀炭色泛芝麻花時方好;
3. 燉鱔魚時,須用肉清湯燉軟後再放調味品;
4.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花生油1000克。
歷史文化
1. 燉生敲傳統製法是將鱔魚活殺後去骨,用木棒敲擊鱔肉,使肉質鬆散,故名生敲。
2. 著名學者吳白??教授對此菜大加讚賞,曾詠詩道:「若論香酥醇厚味,金陵獨擅燉生敲。」
3. 燉生敲是南京傳統風味菜餚,具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2. 著名學者吳白??教授對此菜大加讚賞,曾詠詩道:「若論香酥醇厚味,金陵獨擅燉生敲。」
3. 燉生敲是南京傳統風味菜餚,具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鱔魚:鱔魚不宜於狗肉、狗血、南瓜、菠菜、紅棗同食。
豬肋條肉(五花肉):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
歷史文化 1. 燉生敲傳統製法是將鱔魚活殺後去骨,用木棒敲擊鱔肉,使肉質鬆散,故名生敲。
2. 著名學者吳白??教授對此菜大加讚賞,曾詠詩道:「若論香酥醇厚味,金陵獨擅燉生敲。」
3. 燉生敲是南京傳統風味菜餚,具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豬肋條肉(五花肉):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
歷史文化 1. 燉生敲傳統製法是將鱔魚活殺後去骨,用木棒敲擊鱔肉,使肉質鬆散,故名生敲。
2. 著名學者吳白??教授對此菜大加讚賞,曾詠詩道:「若論香酥醇厚味,金陵獨擅燉生敲。」
3. 燉生敲是南京傳統風味菜餚,具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食譜營養
鱔魚:鱔魚富含dha和卵磷脂它是構成人體各器官組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腦細胞不可缺少的營養;鱔魚特含降低血糖和調節血糖的「鱔魚素」,且所含脂肪極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鱔魚含豐富維生素a,能增進視力,促進皮膜的新陳代謝。鱔魚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固脫、溫陽益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適用內痔出血、氣虛脫肛、產後瘦弱、婦女勞傷、子宮脫垂、腎虛腰痛、四肢無力、風濕麻痺、口眼歪斜等症。
豬肋條肉(五花肉):豬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並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但由於豬肉中膽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較高者不宜多食。
豬肋條肉(五花肉):豬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並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但由於豬肉中膽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較高者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