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
早紅桔酪雞
工藝:
蒸
口味:
色澤桔黃,雞肉酥爛,香咪濃郁。
類別:
江蘇菜 補虛養身調理 健脾開胃調理
主料:
母雞 1250克
輔料:
橘子 400克
調料:
鹽12克 黃酒15克 小蔥25克 味精2克 香葉5克 姜10克 雞油75克 小麥麵粉50克 大蒜5克 花生油120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將雞開膛,挖去內臟,抽去氣管、食管,斬去腿,戳破雞眼,洗淨,瀝去水;2. 然後剖開脊骨,在脊骨上斬三刀,拍松預骨;3. 將早紅桔250 克剝去皮,再去衣、籽成桔酪;4. 炒鍋置中火上燒熱,舀入熟雞油,加入麵粉、精鹽2.5 克、味精少量拌和炒熟後,放入桔酪炒和成桔酪醬,起鍋盛入缽內;5. 炒鍋燒熱,舀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時,將雞放入炸到呈桔黃色,倒入漏勺;6. 再將雞脯朝下放入桔酪醬缽中,加黃酒、精鹽10 克、味精適量、蔥(打結)、蒜(切片)、姜(切片)、香葉、鮮桔皮50 克,用圓盤壓住雞身,綿筋紙封口,上籠用旺火蒸約2 小時至酥爛,取出;7. 去掉封口紙、壓盤,揀去桔皮、香葉、蔥姜,翻入盤中;8. 將早紅桔150 克剝皮、去筋絡,在盤邊擺成兒朵形即成。
工藝提示
1. 選用當年新母雞一隻約重1250 克左右為宜,且要肉嫩肥壯。
2. 制桔酪醬時,火力不宜太大,否則易焦糊。
3. 上籠蒸時,應正確掌握火候,以達到雞酥爛脫骨而不失其形。
2. 制桔酪醬時,火力不宜太大,否則易焦糊。
3. 上籠蒸時,應正確掌握火候,以達到雞酥爛脫骨而不失其形。
歷史文化
1. 早紅桔,又稱洞庭紅桔,產於蘇州市吳縣洞庭東山,因其果實上市最早得名。唐代肉居易任蘇州刺史期間,曾把此桔作為貢品,井賦詩曰:「洞庭貢桔揀宜精,太守勤工請自行,珠顆形容隨日長,瓊漿氣味得霜成」。
2. 早紅桔酪雞與常熟叫化雞、西瓜童雞並稱為「蘇州三雞」。
2. 早紅桔酪雞與常熟叫化雞、西瓜童雞並稱為「蘇州三雞」。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母雞:雞肉忌與野雞、甲魚、鯉魚、鯽魚、兔肉、蝦子以及蔥蒜等一同食用;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不宜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橘子:橘子忌於蘿蔔同食。
歷史文化 1. 早紅桔,又稱洞庭紅桔,產於蘇州市吳縣洞庭東山,因其果實上市最早得名。唐代肉居易任蘇州刺史期間,曾把此桔作為貢品,井賦詩曰:「洞庭貢桔揀宜精,太守勤工請自行,珠顆形容隨日長,瓊漿氣味得霜成」。
2. 早紅桔酪雞與常熟叫化雞、西瓜童雞並稱為「蘇州三雞」。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不宜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橘子:橘子忌於蘿蔔同食。
歷史文化 1. 早紅桔,又稱洞庭紅桔,產於蘇州市吳縣洞庭東山,因其果實上市最早得名。唐代肉居易任蘇州刺史期間,曾把此桔作為貢品,井賦詩曰:「洞庭貢桔揀宜精,太守勤工請自行,珠顆形容隨日長,瓊漿氣味得霜成」。
2. 早紅桔酪雞與常熟叫化雞、西瓜童雞並稱為「蘇州三雞」。
食譜營養
母雞:母雞肉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身壯體的作用。母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母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橘子
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