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
鏊鍋油雞
工藝:
燜
口味:
色澤金黃,芳香撲鼻,香鮮肥嫩。
類別:
江蘇菜 氣血雙補調理 補虛養身調理 營養不良調理
主料:
母雞 1700克
輔料:
桂皮 15克 肉豆蔻 15克 茴香籽[小茴香籽] 10克 郁金 5克 沙姜 10克
調料:
植物油150克 黃酒150克 醬油50克 鹽30克 小蔥80克 八角10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將活母雞治淨,斬去頭、腳,放入沸水中煮5 分鐘,撈出洗淨;2. 將鍋置旺火上,投入肉豆蔻、桂皮、八角、茴香籽、水姜、郁金(薑黃),炒3分鐘取出,裝入布袋內,紮緊袋口,放入深砂鍋中,加雞清湯4000毫升、蔥結、姜塊(拍松),待用;3. 將鍋置旺火上,舀入油,燒至六成熱時,端鍋離火,涼後倒入深砂鍋中;4. 將砂鍋置火上,加黃酒,煮沸,放入雞,用盆壓住雞身,加蓋置中火燒沸;5. 移至微火,將雞燜熟,取出雞,涼後斬塊,裝盆,澆上油鹵、醬油即成。
工藝提示
1. 當年三黃母雞肉質細嫩,燜熟即可,約需20 分鐘左右,若煮過爛,則失鏊鍋油雞風味。
2. 因有油燜過程,需準備植物油2500克。
2. 因有油燜過程,需準備植物油2500克。
歷史文化
1. 「鏊鍋油雞」是常熟傳統名菜,地處常熟虞山腳下的王四酒家,迄今已有百餘年歷史。業主王四烹調經驗豐富,自己秘製的油雞風味獨特。清末民初《閒話揚州》的作者、詩人易君左品嚐後即興題詩:「江山最愛是人才,心自能空尚有亭,王四酒家風味好,黃雞白酒嫩波青」,予以讚賞。1947 年10 月的一天,宋慶齡、宋美齡姐妹倆在孔令侃等人陪同下,由滬抵常熟,慕名到王四酒家外草坪上野餐,吃過油雞後,贊曰:「想不到小地方也有這樣好的菜餚。」
2. 此菜選料嚴格,必須用本地當年生「三黃母雞」,重量在1700 克左右烹製成菜,斬切裝盆,澆上油鹵,色澤金黃,芳香撲鼻,香鮮肥嫩。名聲遠播,久盛不衰。
2. 此菜選料嚴格,必須用本地當年生「三黃母雞」,重量在1700 克左右烹製成菜,斬切裝盆,澆上油鹵,色澤金黃,芳香撲鼻,香鮮肥嫩。名聲遠播,久盛不衰。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母雞:雞肉忌與野雞、甲魚、鯉魚、鯽魚、兔肉、蝦子以及蔥蒜等一同食用;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不宜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歷史文化 1. 「鏊鍋油雞」是常熟傳統名菜,地處常熟虞山腳下的王四酒家,迄今已有百餘年歷史。業主王四烹調經驗豐富,自己秘製的油雞風味獨特。清末民初《閒話揚州》的作者、詩人易君左品嚐後即興題詩:「江山最愛是人才,心自能空尚有亭,王四酒家風味好,黃雞白酒嫩波青」,予以讚賞。1947 年10 月的一天,宋慶齡、宋美齡姐妹倆在孔令侃等人陪同下,由滬抵常熟,慕名到王四酒家外草坪上野餐,吃過油雞後,贊曰:「想不到小地方也有這樣好的菜餚。」
2. 此菜選料嚴格,必須用本地當年生「三黃母雞」,重量在1700 克左右烹製成菜,斬切裝盆,澆上油鹵,色澤金黃,芳香撲鼻,香鮮肥嫩。名聲遠播,久盛不衰。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不宜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歷史文化 1. 「鏊鍋油雞」是常熟傳統名菜,地處常熟虞山腳下的王四酒家,迄今已有百餘年歷史。業主王四烹調經驗豐富,自己秘製的油雞風味獨特。清末民初《閒話揚州》的作者、詩人易君左品嚐後即興題詩:「江山最愛是人才,心自能空尚有亭,王四酒家風味好,黃雞白酒嫩波青」,予以讚賞。1947 年10 月的一天,宋慶齡、宋美齡姐妹倆在孔令侃等人陪同下,由滬抵常熟,慕名到王四酒家外草坪上野餐,吃過油雞後,贊曰:「想不到小地方也有這樣好的菜餚。」
2. 此菜選料嚴格,必須用本地當年生「三黃母雞」,重量在1700 克左右烹製成菜,斬切裝盆,澆上油鹵,色澤金黃,芳香撲鼻,香鮮肥嫩。名聲遠播,久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