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
蘭花豆腐
工藝:
粉蒸
口味:
鮮香嫩滑,軟嫩不膩。
類別:
河南菜 補虛養身調理 營養不良調理
主料:
雞胸脯肉 175克
輔料:
肥膘肉 75克 豌豆苗 10克 火腿 50克 雞蛋清 75克 澱粉(蠶豆) 13克
調料:
鹽3克 黃酒5克 味精2克 蔥汁10克 姜汁5克 豬油(煉製)20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將雞脯肉與豬肥膘砸成泥,盛在碗裡;2. 肉泥內與雞蛋清、濕澱粉、蔥薑汁和清湯50毫升、精鹽、黃酒、味精、熟豬油摻在一起打暄糊;3. 酒盅18 個洗淨;4. 將擇洗淨的豌豆苗、火腿對拼成蘭花形放酒盅內壁;5. 然後放入八分滿的雞糊,上籠蒸透;6. 下籠後逐個扣入盤內;7. 炒鍋置中火上,放入熟豬油、清湯100毫升、精鹽、黃酒、味精,見開時下濕澱粉,勾流水芡,汁沸起鍋淋在蘭花豆腐上即成。
工藝提示
1. 選用鮮嫩的雞脯肉,除去筋膜,放在潔淨的肉皮上砸,邊砸邊挑筋,中間點點涼水(不粘刀),砸成茸泥狀即可;
2. 將洗淨的酒盅擦乾,抹上熟豬油(保證主料不粘酒盅及形態完整),再填入主料蒸制;
3. 「蒸豆腐」時,火不可太大,蒸氣過大,「豆腐」易起泡,脫水、發硬。
2. 將洗淨的酒盅擦乾,抹上熟豬油(保證主料不粘酒盅及形態完整),再填入主料蒸制;
3. 「蒸豆腐」時,火不可太大,蒸氣過大,「豆腐」易起泡,脫水、發硬。
歷史文化
1. 「蘭花豆腐」是中州眾多「糊菜」中的一個傳統名菜。因菜餚質嫩好似豆腐一樣,裝飾又似蘭花,故名「蘭花豆腐。」
2. 以糊制菜,既能得心應手的造型,又能以多種方法烹調,還可以有「雞糊」、「魚糊」、「蝦糊」等多種不同風味的變化,故而使糊菜在豫菜中得到廣泛應用,又得以各家名廚的傳播出新,使「蘭花豆腐」更趨完美。
3. 「制糊」在豫菜中頗為講究,首先應在選料上精益求精,來不得半點馬虎;其次是既剁又砸,去其筋膜,過籮取泥;要求達到肉泥細膩,色澤潔白,沒有筋絡皮膜等雜質。這時再打入充足水分,要慢慢兌水,不斷攪動,一直到肉泥上勁,同時加入蔥姜水等調味的調料,使其不但具有鮮香的味感,又具有成品時的暄大,軟嫩、易於消化的口感。
4. 此菜觀之色形典雅、潔淨大方;食之鮮香嫩滑,軟嫩不膩。故「蘭花豆腐」享譽中州流傳盛行。
2. 以糊制菜,既能得心應手的造型,又能以多種方法烹調,還可以有「雞糊」、「魚糊」、「蝦糊」等多種不同風味的變化,故而使糊菜在豫菜中得到廣泛應用,又得以各家名廚的傳播出新,使「蘭花豆腐」更趨完美。
3. 「制糊」在豫菜中頗為講究,首先應在選料上精益求精,來不得半點馬虎;其次是既剁又砸,去其筋膜,過籮取泥;要求達到肉泥細膩,色澤潔白,沒有筋絡皮膜等雜質。這時再打入充足水分,要慢慢兌水,不斷攪動,一直到肉泥上勁,同時加入蔥姜水等調味的調料,使其不但具有鮮香的味感,又具有成品時的暄大,軟嫩、易於消化的口感。
4. 此菜觀之色形典雅、潔淨大方;食之鮮香嫩滑,軟嫩不膩。故「蘭花豆腐」享譽中州流傳盛行。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雞胸脯肉:雞胸肉忌與野雞、甲魚、芥末、鯉魚、鯽魚、兔肉、李子、蝦子、芝麻、菊花以及蔥蒜等一同食用;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肥膘肉: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
雞蛋清:雞蛋清不能與白糖、豆漿、兔肉同食。
澱粉(蠶豆):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歷史文化 1. 「蘭花豆腐」是中州眾多「糊菜」中的一個傳統名菜。因菜餚質嫩好似豆腐一樣,裝飾又似蘭花,故名「蘭花豆腐。」
2. 以糊制菜,既能得心應手的造型,又能以多種方法烹調,還可以有「雞糊」、「魚糊」、「蝦糊」等多種不同風味的變化,故而使糊菜在豫菜中得到廣泛應用,又得以各家名廚的傳播出新,使「蘭花豆腐」更趨完美。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肥膘肉: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
雞蛋清:雞蛋清不能與白糖、豆漿、兔肉同食。
澱粉(蠶豆):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歷史文化 1. 「蘭花豆腐」是中州眾多「糊菜」中的一個傳統名菜。因菜餚質嫩好似豆腐一樣,裝飾又似蘭花,故名「蘭花豆腐。」
2. 以糊制菜,既能得心應手的造型,又能以多種方法烹調,還可以有「雞糊」、「魚糊」、「蝦糊」等多種不同風味的變化,故而使糊菜在豫菜中得到廣泛應用,又得以各家名廚的傳播出新,使「蘭花豆腐」更趨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