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將鯽魚刮鱗、去鰓、剖腹、去內臟洗淨,用刀在魚身上輕輕剞一字刀(約刮6 刀);2. 炒鍋置中火上燒熱,加入菜籽油,燒至六成熱,放入鯽魚煎;3. 干辣椒切成細絲;4. 姜洗淨,切成細絲;5. 大蒜剝去蒜衣,洗淨,切成細絲;6. 待魚煎至兩面金黃色時, 加料酒、醬油烹片刻,隨即再加入清水200毫升、大蒜絲、生薑絲、干辣椒絲、精鹽,小火燜煮約10 分鐘,魚翻身,再燜煮2 分鐘裝盤即成。
菜品:
家常鯽魚
工藝:
干燒
口味:
此菜醬紅色,少有汁芡,味道鮮美。
類別:
腎炎調理 補虛養身調理 營養不良調理 通乳調理
主料:
鯽魚 800克
輔料:
調料:
姜10克 鹽10克 醬油50克 料酒15克 辣椒(紅、尖、干)5克 菜籽油80克 大蒜15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工藝提示
1. 鯽魚放清水中養二日,入饌味鮮;
2. 煎魚時,防止魚皮破裂,不要沾鍋。
2. 煎魚時,防止魚皮破裂,不要沾鍋。
歷史文化
1. 此菜系鄱陽群眾喜愛的家常菜,選用鄱陽東湖鯽魚製作最佳;
2. 鯽魚,古時稱鰭,又稱鮒。我國各地淡水均產,以2 至4月、8 至12月最肥滿,肉嫩而鮮美,其性味甘、溫、無毒,有溫中下氣、利水補虛之功用。
2. 鯽魚,古時稱鰭,又稱鮒。我國各地淡水均產,以2 至4月、8 至12月最肥滿,肉嫩而鮮美,其性味甘、溫、無毒,有溫中下氣、利水補虛之功用。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鯽魚:鯽魚不宜和大蒜、砂糖、芥菜、沙參、蜂蜜、冬瓜、豬肝、雞肉、野雞肉、鹿肉,以及中藥麥冬、厚樸一同食用。吃魚前後忌喝茶。
歷史文化 1. 此菜系鄱陽群眾喜愛的家常菜,選用鄱陽東湖鯽魚製作最佳;
2. 鯽魚,古時稱鰭,又稱鮒。我國各地淡水均產,以2 至4月、8 至12月最肥滿,肉嫩而鮮美,其性味甘、溫、無毒,有溫中下氣、利水補虛之功用。
歷史文化 1. 此菜系鄱陽群眾喜愛的家常菜,選用鄱陽東湖鯽魚製作最佳;
2. 鯽魚,古時稱鰭,又稱鮒。我國各地淡水均產,以2 至4月、8 至12月最肥滿,肉嫩而鮮美,其性味甘、溫、無毒,有溫中下氣、利水補虛之功用。
食譜營養
鯽魚:鯽魚具有益氣健脾、消潤胃陰、利尿消腫、清熱解毒之功能,並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用鯽魚可治療口瘡、腹水、水乳等症,常食鯽魚,可以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非常適合肥胖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