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
栗子炒子雞
工藝:
滑溜
口味:
色澤紅亮,鮮栗脆爽,雞肉鮮嫩,實為難得之口福。
類別:
補氣調理 補虛養身調理 壯腰健腎調理 秋季養生調理
主料:
雞肉 250克 栗子(鮮) 200克
輔料:
調料:
黃酒15克 醬油10克 白砂糖10克 鹽2克 味精2克 醋5克 澱粉(蠶豆)13克 小蔥5克 香油15克 菜籽油50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將雞肉(嫩雞肉)皮朝下置於砧板上,拍平,用虛刀交叉在肉面上排剁幾下(深約為雞肉的2/3),然後切成1.5 厘米見方的塊,盛入碗中;2. 雞肉塊中加精鹽、黃酒少許,捏上勁,再用濕澱粉調稀攪拌上漿;3. 將黃酒、醬油、白糖、味精、醋放入碗內,用濕澱粉調成芡汁待用;4. 炒鍋置中火上燒熱,用油滑鍋後下熟菜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漿好的雞塊,用筷劃散,即用漏勺撈起;5. 待油溫升至七成熱時,將雞塊復入鍋,並倒入去殼的鮮栗肉,滑至雞肉轉玉白色,即將栗肉與雞塊一起倒入漏勺,瀝去油;6. 原鍋留油,放入蔥段煸至有香味,將雞塊和栗肉倒入鍋,即將調好的芡汁加水25毫升左右調勻倒入,顛翻炒鍋,使芡汁包住雞塊和栗肉,淋上香油,出鍋裝盤即成。
工藝提示
1. 作為應時傳統名菜,選用原料除嫩雞外,還必須用新鮮嫩栗。但由於鮮栗上市期很短,故也常用老粟子肉取代鮮嫩栗,成菜栗黃香糯,另有特色。但使用時,必須將老栗切開經水煮,剝殼蒸熟後再用於烹炒;
2. 雞肉必須用虛刀拍、排後再改刀,才能使肉嫩入味;
3. 掌握好油溫,雞肉經二次下鍋復炸,以保持肉質軟嫩,如一次下鍋滑熟,肉易發?z;
4. 調製芡汁,比例要適當,用量準確,一次調準;
5. 因有過油炸制雞肉、栗子的過程,需準備菜籽油750克。
2. 雞肉必須用虛刀拍、排後再改刀,才能使肉嫩入味;
3. 掌握好油溫,雞肉經二次下鍋復炸,以保持肉質軟嫩,如一次下鍋滑熟,肉易發?z;
4. 調製芡汁,比例要適當,用量準確,一次調準;
5. 因有過油炸制雞肉、栗子的過程,需準備菜籽油750克。
歷史文化
1. 栗子炒子雞是金秋季節杭州地區的一道應時名菜。
2. 栗子又稱板栗,是我國最古老的果樹之一,享有「乾果之王」的稱譽。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就有一首關於食栗療體衰的詩:「齒根浮動欲我衰,山栗炮播療食肌,喚起少年享輦夢,和寧門外早朝時。」但在服食方法上,須細嚼,連液吞嚥,則有益;若頓食至飽,反至傷脾。(宋)文人蘇轍所作的「栗」詩「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明)醫學家李時珍深歎為:「此得食栗之訣也。」
3. 「金桂飄香栗子來」栗子成熟,正是當年新雞最為肥嫩的時候,杭州滿覺弄產的桂花新慄慄肉有桂花清香,將鮮香的栗子和新嫩的雞肉同炒。
2. 栗子又稱板栗,是我國最古老的果樹之一,享有「乾果之王」的稱譽。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就有一首關於食栗療體衰的詩:「齒根浮動欲我衰,山栗炮播療食肌,喚起少年享輦夢,和寧門外早朝時。」但在服食方法上,須細嚼,連液吞嚥,則有益;若頓食至飽,反至傷脾。(宋)文人蘇轍所作的「栗」詩「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明)醫學家李時珍深歎為:「此得食栗之訣也。」
3. 「金桂飄香栗子來」栗子成熟,正是當年新雞最為肥嫩的時候,杭州滿覺弄產的桂花新慄慄肉有桂花清香,將鮮香的栗子和新嫩的雞肉同炒。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雞肉:雞肉忌與野雞、甲魚、芥末、鯉魚、鯽魚、兔肉、李子、蝦子、芝麻、菊花以及蔥蒜等一同食用;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栗子(鮮):栗子不宜與牛肉、鴨肉、杏仁一起食用。
歷史文化 1. 栗子炒子雞是金秋季節杭州地區的一道應時名菜。
2. 栗子又稱板栗,是我國最古老的果樹之一,享有「乾果之王」的稱譽。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就有一首關於食栗療體衰的詩:「齒根浮動欲我衰,山栗炮播療食肌,喚起少年享輦夢,和寧門外早朝時。」但在服食方法上,須細嚼,連液吞嚥,則有益;若頓食至飽,反至傷脾。(宋)文人蘇轍所作的「栗」詩「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明)醫學家李時珍深歎為:「此得食栗之訣也。」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栗子(鮮):栗子不宜與牛肉、鴨肉、杏仁一起食用。
歷史文化 1. 栗子炒子雞是金秋季節杭州地區的一道應時名菜。
2. 栗子又稱板栗,是我國最古老的果樹之一,享有「乾果之王」的稱譽。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就有一首關於食栗療體衰的詩:「齒根浮動欲我衰,山栗炮播療食肌,喚起少年享輦夢,和寧門外早朝時。」但在服食方法上,須細嚼,連液吞嚥,則有益;若頓食至飽,反至傷脾。(宋)文人蘇轍所作的「栗」詩「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明)醫學家李時珍深歎為:「此得食栗之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