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
豉汁蟠龍鱔
工藝:
蒸
口味:
肉質爽滑,肉味鮮美,有濃郁的鼓汁味及芳香。
類別:
廣東菜 補血調理 貧血調理 補虛養身調理 特色菜
主料:
河鰻 750克
輔料:
澱粉(蠶豆) 3克
調料:
白砂糖3克 大蒜3克 鹽5克 辣椒(紅、尖、干)3克 味精3克 胡椒粉1克 豆豉3克 香油3克 老抽3克 花生油40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將淨鱔用鹽(或白醋)洗去粘液,每隔4 厘米切一刀,但只切斷脊骨,不斷肚皮,成節狀,從刀口處取出內臟,洗淨;2. 將豆豉洗淨,剁爛;3. 再加入蒜茸、椒米、醬油、白糖、精鹽、味精、胡椒粉等料,將鱔拌勻;4. 再放入濕澱粉,拌勻;5. 然後置於盤中,盤成蟠龍形,淋上香油和花生油;6. 再放入蒸籠用旺火蒸約10 分鐘至熟即成。
工藝提示
豉汁呈棕黑色,有濃郁的豆豉清香。原料用:豆豉500克、花生油75克、老抽3克、白糖20克、味精20克、精鹽2.5克。製法是:豆豉洗乾淨,用刀剁爛,在鍋中炒干,放入花生油,上籠蒸透,然後加入老抽、白糖、味精、食鹽等調勻。
歷史文化
1. 「大鱔」,是廣東人對鰻魚的俗稱,是一種熱帶性海水魚類,每年入冬後,母魚便從江河游降到深海產卵,孵化出魚苗後,又成群結隊回游到江河發育生長。所以,地處珠江口的中山、番禺等地,每年冬季便是捕大鱔旺季,越是北風大作,大鱔出來的越多,因此,人們又稱之為「風鱔」。大鱔不但善泳,且逆流而上的本領特強,瀑布也能攀過。故許多地方都能找到大鱔行蹤。不過,棲息於內河淺水的鱔魚,體小、量少、皮色也淺,通常稱為白鱔;
2. 「豉汁蟠龍鱔」是近年粵菜創新菜式,已傳遍全省乃至海南等省,風糜全國。將白鱔宰淨切成連串不斷的段,蟠於盤中,用豉汁等作料拌勻,蒸熟而成。其狀如蟠龍,故名。肉爽滑鮮美而有豉味香。若選大鱔橫切成片,用豉汁拌勻蒸熟的,其狀如金錢,名「鼓汁金錢鱔」。
2. 「豉汁蟠龍鱔」是近年粵菜創新菜式,已傳遍全省乃至海南等省,風糜全國。將白鱔宰淨切成連串不斷的段,蟠於盤中,用豉汁等作料拌勻,蒸熟而成。其狀如蟠龍,故名。肉爽滑鮮美而有豉味香。若選大鱔橫切成片,用豉汁拌勻蒸熟的,其狀如金錢,名「鼓汁金錢鱔」。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河鰻:鰻魚忌與醋、白果同食。
澱粉(蠶豆):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歷史文化 1. 「大鱔」,是廣東人對鰻魚的俗稱,是一種熱帶性海水魚類,每年入冬後,母魚便從江河游降到深海產卵,孵化出魚苗後,又成群結隊回游到江河發育生長。所以,地處珠江口的中山、番禺等地,每年冬季便是捕大鱔旺季,越是北風大作,大鱔出來的越多,因此,人們又稱之為「風鱔」。大鱔不但善泳,且逆流而上的本領特強,瀑布也能攀過。故許多地方都能找到大鱔行蹤。不過,棲息於內河淺水的鱔魚,體小、量少、皮色也淺,通常稱為白鱔;
2. 「豉汁蟠龍鱔」是近年粵菜創新菜式,已傳遍全省乃至海南等省,風糜全國。將白鱔宰淨切成連串不斷的段,蟠於盤中,用豉汁等作料拌勻,蒸熟而成。其狀如蟠龍,故名。肉爽滑鮮美而有豉味香。若選大鱔橫切成片,用豉汁拌勻蒸熟的,其狀如金錢,名「鼓汁金錢鱔」。
澱粉(蠶豆):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歷史文化 1. 「大鱔」,是廣東人對鰻魚的俗稱,是一種熱帶性海水魚類,每年入冬後,母魚便從江河游降到深海產卵,孵化出魚苗後,又成群結隊回游到江河發育生長。所以,地處珠江口的中山、番禺等地,每年冬季便是捕大鱔旺季,越是北風大作,大鱔出來的越多,因此,人們又稱之為「風鱔」。大鱔不但善泳,且逆流而上的本領特強,瀑布也能攀過。故許多地方都能找到大鱔行蹤。不過,棲息於內河淺水的鱔魚,體小、量少、皮色也淺,通常稱為白鱔;
2. 「豉汁蟠龍鱔」是近年粵菜創新菜式,已傳遍全省乃至海南等省,風糜全國。將白鱔宰淨切成連串不斷的段,蟠於盤中,用豉汁等作料拌勻,蒸熟而成。其狀如蟠龍,故名。肉爽滑鮮美而有豉味香。若選大鱔橫切成片,用豉汁拌勻蒸熟的,其狀如金錢,名「鼓汁金錢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