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
乳腐肉
工藝:
蒸
口味:
色澤鮮紅,酥爛不膩,形不變,鹵肥濃,甜鹹適口,老少咸宜。
類別:
補血調理 貧血調理 補虛養身調理
主料:
豬肋條肉(五花肉) 750克
輔料:
菠菜 250克 澱粉(蠶豆) 3克
調料:
腐乳(紅)75克 姜5克 冰糖50克 紅曲15克 鹽5克 黃酒25克 桂皮1克 植物油25克 小蔥5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將豬肋條肉切成2 厘米長、1.3 厘米寬的長方塊;2. 將豬肉塊平叉在鐵叉上,皮朝下放在爐火上,烤至皮呈深黃焦色時為止,放入清水中浸一會兒,用刀刮去毛根、污穢,再用溫水洗淨;3. 洗淨的豬肉放入湯鍋,用小火燒至六成熟時,撈起冷卻,在皮面上剞上花紋,刀深為肉的一半,接著在肉面上剞兩個斜十字刀,刀深為肉的1/4;4. 將菠菜洗淨,瀝干水分待用;5. 將紅乳腐捏碎,用紗布過濾,去渣留鹵,與紅曲米汁、黃酒調和;6. 將調和好的紅乳腐抹在豬肉上,放入扣碗,放上碎冰糖、蔥結、薑片、桂皮、八角,用桑皮紙封住碗口,上籠蒸酥;7. 約蒸兩小時左右,撕去封口紙,取去蔥、姜、桂皮、八角,潷出滷汁;8. 將鍋放火上,下花生油燒熱,投入菠菜,加鹽、糖、味精,煸熟後,起鍋盛入菜盤打底;9. 同時將肉皮朝上扣在綠葉菜上,跟著將潷出的滷汁倒回原鍋收濃,可加適量濕澱粉勾芡,澆在豬肉上即成。
工藝提示
1. 嫩綠葉菜可選青菜、菠菜或草頭等;
2. 如沒有桑皮紙可選用玻璃紙或絲棉紙。目的是以防水汽入碗。
2. 如沒有桑皮紙可選用玻璃紙或絲棉紙。目的是以防水汽入碗。
歷史文化
1. 此菜系火功菜餚,是燒肉中別具風味的一種菜餚,遍及江南地區;
2. 具體操作與紅燒肉相似,只是紅燒肉以黃酒、醬油代水,乳腐肉以紅乳腐汁為主,經過烤、蒸、燒三道工序,便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美味;
3. 如用荷葉夾夾食更覺爽口。荷葉夾製法;將發酵面50 克,擀成圓薄片,刷上植物油,對折成半圓形,再在上面切成若干刀痕,為荷葉狀,放入蒸籠,用旺火蒸5~6 分鐘即成荷葉夾;
4. 乳腐肉原本是用紅乳腐作調料,後逐漸改用紅曲米,把肉燒成紅乳腐大小,借用紅乳腐的形與色故名。
2. 具體操作與紅燒肉相似,只是紅燒肉以黃酒、醬油代水,乳腐肉以紅乳腐汁為主,經過烤、蒸、燒三道工序,便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美味;
3. 如用荷葉夾夾食更覺爽口。荷葉夾製法;將發酵面50 克,擀成圓薄片,刷上植物油,對折成半圓形,再在上面切成若干刀痕,為荷葉狀,放入蒸籠,用旺火蒸5~6 分鐘即成荷葉夾;
4. 乳腐肉原本是用紅乳腐作調料,後逐漸改用紅曲米,把肉燒成紅乳腐大小,借用紅乳腐的形與色故名。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豬肋條肉(五花肉):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
菠菜:菠菜不宜與鱔魚、韭菜、黃瓜、瘦肉同食。
澱粉(蠶豆):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歷史文化 1. 此菜系火功菜餚,是燒肉中別具風味的一種菜餚,遍及江南地區;
2. 具體操作與紅燒肉相似,只是紅燒肉以黃酒、醬油代水,乳腐肉以紅乳腐汁為主,經過烤、蒸、燒三道工序,便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美味;
3. 如用荷葉夾夾食更覺爽口。荷葉夾製法;將發酵面50 克,擀成圓薄片,刷上植物油,對折成半圓形,再在上面切成若干刀痕,為荷葉狀,放入蒸籠,用旺火蒸5~6 分鐘即成荷葉夾;
4. 乳腐肉原本是用紅乳腐作調料,後逐漸改用紅曲米,把肉燒成紅乳腐大小,借用紅乳腐的形與色故名。
菠菜:菠菜不宜與鱔魚、韭菜、黃瓜、瘦肉同食。
澱粉(蠶豆):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歷史文化 1. 此菜系火功菜餚,是燒肉中別具風味的一種菜餚,遍及江南地區;
2. 具體操作與紅燒肉相似,只是紅燒肉以黃酒、醬油代水,乳腐肉以紅乳腐汁為主,經過烤、蒸、燒三道工序,便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美味;
3. 如用荷葉夾夾食更覺爽口。荷葉夾製法;將發酵面50 克,擀成圓薄片,刷上植物油,對折成半圓形,再在上面切成若干刀痕,為荷葉狀,放入蒸籠,用旺火蒸5~6 分鐘即成荷葉夾;
4. 乳腐肉原本是用紅乳腐作調料,後逐漸改用紅曲米,把肉燒成紅乳腐大小,借用紅乳腐的形與色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