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吃飯達到歐洲標準各地飲食
在中國的飲食中,有許多食品都是從蒙古族那裡傳來的,如烤肉、涮羊肉等。在北京,元太祖蒙古烤肉、羊坊涮肉、東來順涮肉火得不得了。但是記者來到蒙古以後,卻發現這裡並沒有傳說中的與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有關的飲食文化。國內火爆的涮肉和烤肉場面在這裡是根本看不到的。不知是中國人把成吉思汗的飲食文化發揚光大了,還是蒙古人把自己的傳統飲食丟棄了。
飲食分為兩個季節
蒙古人傳統的食物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肉製品,第二種是奶製品,第三種是以奶為原料的飲品。雖然食物種類相對較少,但是卻有著非常科學的飲食文化和飲食模式。蒙古人最喜歡吃肉了,但是如果認為蒙古人是「食肉民族」就大錯特錯了。蒙古人的飲食是有講究的,飲食分為兩個季節,夏季和冬季。夏季為4月至10月,主要食物是奶製品。這一時期,肉吃得相對少些。主要原因就是冬季需要吃肉增加脂肪,抵抗寒冷。經過幾個月的積累後,到了夏季需要用奶製品進行消化和吸收,這對健康十分有益。蒙古小孩從小就吃奶製品,但是禁止過量吃肉,否則對身體健康不利。因此在古代,蒙古人很少有人得肝、膽和腸胃病的。
奶製品種類特別多
蒙古奶製品的種類特別多,如奶酪、奶干、奶渣、奶餅、奶皮子、奶豆腐等。這些剛剛做出來的奶食品,軟軟的,香香的,上面放少許糖,就著奶茶吃,味道十分可口。而用奶為原料做出來的飲品更是「保健類產品」,有酸馬奶、酸奶、奶茶等。酸馬奶是用馬奶發酵而成的飲料,味道有些酸。喝不習慣的話一時難以下嚥,喝多了的話還容易拉肚子。但馬奶絕對是蒙古人最喜歡的飲品,因為它具有助消化、清腸之功效。
蒙古人很早就知道如何科學膳食,如何自我保健。在蒙古有一句諺語:早餐要自己一個人吃,午餐要和朋友分著吃,晚餐要給敵人吃。其意思與中國的「早飯吃飽,午飯吃好,晚飯吃少」有異曲同工之處。獨特的飲食文化,造就了蒙古人強悍的體格。雖然許多男人看上去大腹便便,但是身體運動起來十分靈活,一點沉重感都沒有。
蒙餐西吃成為新模式
儘管蒙古民族在10世紀至12世紀初就形成了具有自己歷史文化和經濟文化傳統的飲食模式,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他們的飲食結構、飲食器具和飲食模式受西方的影響,已經發生了變化。
- 上一篇:蒙古族飲食的三個特點各地飲食 下一篇:魅惑巴里島—節慶美食各地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