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煮制;鮮牛肉100千克用清水30至35千克,下鍋邊煮邊打油泡,待打盡泡子後,放入生薑、食鹽再煮3小時左右,能以筷夾肉,抖散成絲為度,撇去汁液上的油質和浮污。然後把液舀起,只留少許在鍋內,挑盡松坯或殘骨、油筋、雜物,用鍋鏟將肉鬆坯全部拍散成絲狀。再將原汁傾入鍋內,加入豆油2千克再煮,邊煮邊撇去上浮汁液。30分鐘後加入麴酒,分解油質繼續撇油多次。然後加入白糖文火拌煮,直至湯干油淨。
3.烘搓:加料後的牛肉鬆起鍋,盛入竹簸內,放在鍋口上,以原灶內余火慢慢烘去水分,約12小時,以手握有彈性,便起鍋用木製梯形搓板,反覆搓松,除去肉頭,雜質,冷卻即為成品。成品率30%至35%,盒、瓶、罐和塑料袋裝,置乾燥處能保存3個月。
工藝提示
1. 在四川,古法罈子肉所用的材料更多,有豬肉、獅子頭、雞爪、雞翅、開洋、海參、魷魚等數十種,可以說是「山珍海味聚一壇」。當然,這個罈子也有半人高,兩人合抱的大小,而且燉肉的火是靠稻草點燃的,火力小,但非常均勻,罈子肉的風味自然無與倫比。
2. 材料中所用的番茄醬,不是市面上出售的現成品,需自制。熟透紅色小番茄,洗淨、去蒂、剁爛;以1大匙油起鍋燒熱,倒入番茄,用小火翻炒至醬泥狀,即可。
2. 材料中所用的番茄醬,不是市面上出售的現成品,需自制。熟透紅色小番茄,洗淨、去蒂、剁爛;以1大匙油起鍋燒熱,倒入番茄,用小火翻炒至醬泥狀,即可。
菜品口感
色澤金黃,味覺豐潤,清香綿長,回甜溢口,與豬肉鬆難分伯仲,較雞肉鬆實無高低,堪稱熟食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