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譜首頁 國外食譜 便當食譜 飲食養性 特色食譜 做菜技巧 烹飪知識 飲食文化 美容瘦身
各地食譜 煲湯羹粥 夏日美食 食色男女 營養飲食 伊人美食 廚房秘笈 調理食譜 飲食禮儀
人群食譜 飲料甜品 火鍋配方 素食食譜 中華菜系 家常食譜 特色小吃 飲食健康 成人聊天
  • 欄目分類 ≥
您現在的位置:主頁>烹飪知識> 文章:

影響菜餚營養六因素

烹調菜餚的最終目的,是使人體在食物中攝取各種營養素來維持生命。那麼,在正常烹調過程中,影響菜餚營養都有哪些因素呢?

一、原料做菜都需要原料,而不論什麼原料都含有一定的營養素。比如,動物性原料富含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等,植物性原料富含糖、維生素、水等。這就看出,什麼原料就含什麼營養素,自然,做菜用什麼原料也就含什麼營養素。據慣例、菜餚大多由三種原料構成,即主料、輔料、調料。主料通常數量多,比例大。比如,「溜肉段」的原料是豬瘦肉,「炒青椒」的主料是青椒。單從這兩個例子講,「溜肉段」和「炒青椒」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豬瘦肉和青椒的營養成分。但多數菜餚營養素含量怎樣,並不光取決於主料營養素,還要考慮輔料和的營養素。輔料一般數量少於主料,由各種原料的性質和烹調方法而靈活決定,溜、爆、煎、貼等法製成的菜餚,其輔料少些,大約是主料的1/10-1/5;燉、炒、涮、汆等法製成的菜餚,輔料多些,大約是主料的1/5-1/2。上面說過,因為各種原料有各種營養,所以,菜餚中放什麼輔料就有什麼營養成分。在實踐中,主、輔原料往往是葷素相互穿插使用。主料是葷的,輔料是素的;而輔料是葷的,主料多是素的,這樣葷素搭配使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能使營養更趨全面並且還符合人體酸鹼平衡的需要。比如、雞肉燉蘑菇」就比光燉雞肉營養成分多,「炒肉青椒」就比光「炒肉」營養均衡。凡烹調菜餚,都離不開調料,像油脂、醬油、醋、花椒、大料、蔥、姜、蒜、辣椒面、大醬、味料、芥末糊、料酒等等。在做菜中,調料雖然用量小,但能量大,不光是能調和菜餚的滋味,而且本身大多也含營養素。可以說,在烹調菜餚時投放的調味品越多,其營養成分也就越大。

二、刀工從表面看,刀工只是將原料按標準改制一定形狀,似乎與營養無大關係,其實並不然,只要我們稍加探究,就會發現刀工也會影響原料的營養素。不論什麼原料,最好是現烹調現切為好。如果是動物性原料,在熟制前較長時間切出來,那麼原料中與各種營養結合的水分便會自然浸透出來,比如,在烹調前較長時間切出的肉絲、肉片等,放在盛器內,就會有多少不等的血水滲出,烹調時潷去便使部分營養流失。如果是植物性原料,事先較長時間切出來,原料中的營養成分,特別是水溶性的營養液會順著纖維方向流滲出來,儘管數量微不足道,但畢竟會多少損失營養成分。另外,原料加工的形狀越大越利於保護其中的營養素,假如原料切得過碎、過細,則原料中的營養素與空氣接觸過多易氧化面造成一定量的損失。

    上一篇:食用醃製食品應做預處理  下一篇:怎樣識別燕窩的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