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菜食品雕刻與筍花
(一)潮菜食品雕刻
潮菜食品雕刻比起北方一些菜系來說,起步比較慢,這主要是因為潮汕地區屬亞熱帶,一些需要食品雕刻的菜餚,如冷菜、冷盤拼擺之類,原料易於變質,製作後不像北方那樣易於保鮮,因而對去食品雕刻在潮菜中並不佔很重要的地位。
70年代以來,食品雕刻在潮菜中發展迅速,並占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菜餚的需要,希望在滿足生理上的饑飽之後,同時得到一種藝術上的享受。這就需要菜餚造型更加藝術化,做到內容與形式的進一步統一;其次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冰箱、雪櫃之類保鮮設備及各種衛生設施也開始進入廚房,使潮菜在客觀上有了製作食品雕刻菜餚的條件;還有最後一點,由於飲食業技術信息之間的交流,北方一些優秀的食雕技藝,也開始被潮菜廚師所吸收接受。
食品雕刻在潮菜中雖然起步較慢,但由於潮菜廚師善於學習,心靈手巧,因此發展極其迅速,現在幾乎所有的潮菜酒樓,都運用食品雕刻於彩盤拼擺、菜餚圍邊等,對潮菜的進一步藝術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潮菜食品雕刻所用原料,大部分是取自潮汕本土出產的各類蔬菜瓜果,如白蘿蔔、紅蘿蔔、竹筍、蕃茄、青瓜、冬瓜、南瓜、芋頭、白菜等等,雕刻的造型則為各種花卉、飛禽、走獸、人物等,而很多題材則是借鑒於潮州木雕、潮州藝術陶瓷。最後,還值得一提的是,潮菜廚師食品雕刻所用工具多為一用鋸片磨製的斜口刀,這自製雕刻刀鋼水好,使用方便,確為潮菜食雕一大特色,當然,如需要雕刻複雜的食雕作品,則需要借助於正規的食品雕刻工具了。
(二)筍花彫刻
筍花彫刻是潮菜烹調技藝中一項獨特的、極富藝術性的技術。潮汕盛產竹筍,竹筍在潮菜的炆、炒、湯、燉等菜餚中,都經常用作配料,於是聰明的潮菜廚師,便將作配料的竹筍,雕成花鳥蟲魚等各種圖案,使可作食用的竹筍,同時也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潮菜筍花彫刻,一般是先將鮮嫩竹筍對切成半圓形(厚約半寸)的塊,放開水鍋中煮熟,然後將筍塊根據所要雕刻的圖案,削出大概的輪廓,接著左手拿筍塊,右手操刀,靈活地一刀刀雕出所要雕刻的圖案來,再切成多塊厚片使用。
筍花彫刻是一項技術要求極高的技術,它的要領總地來說有以下幾點:(1)使用的菜刀,要用鋒利的較薄的片肉刀,因為筍花彫刻技藝精細,一刀下去就要把去料雕出,不能有補刀的情況,這樣雕出的筍花才能給人乾脆利索的感覺;(3)落刀時,筍塊前後兩邊深淺要一致,這樣切出來的筍花每一塊才能有同樣清晰的圖案。
在潮州菜的廚房中,廚師們往往於烹製菜餚前,就把筍花彫刻好,用清水浸於盆中,以便烹製菜餚時隨時取用。近年來,潮菜廚師還用紅蘿蔔雕刻成紅蘿蔔花,這是因紅蘿蔔具有更鮮艷的色澤。紅蘿蔔花的雕刻方法和要領,和筍花完全一樣。在潮州菜中,筍花和紅蘿蔔花除作菜餚配料外,還經常作菜餚的圍邊點綴,效果極佳。
潮菜一代名廚朱彪初師傅,在上海的一次技術表演中,用竹筍雕出20多種筍花,技驚四座,獲得在座南北名廚的讚譽,在潮菜烹飪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