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具一格的韭菜花醬
韭菜是我國的特產,無論在寒冷的東北,還是炎熱的南方,也無論是西北高原或是沿海城鎮,都留有它的足跡。自古以來,韭菜以其質嫩味鮮深受讚賞,唐代詩人杜甫有「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梁」的傑作,可見我國古人對韭菜的嗜好非同一般。韭菜的食用部分較多,有肥厚碧綠的青韭;有潔白脆嫩的韭白;有軟化栽培的韭黃;有抽出花苔的韭菜花。
韭菜花醬以往一直是北方民間自製的一種醬,現在北方地區的調味品廠也常有生產,或瓶裝、或袋裝。北方人很愛吃韭菜,用韭菜包餃子、炒雞蛋、拌豆腐、攤煎餅,以及韭苔爆肉片、炒豆腐乾等等,怎麼吃都很香。可是北方所處的緯度高,無霜期短,只有夏秋兩季才能買到價廉物美的韭菜。於是,北方人便在寒冬來臨前的秋季把韭菜花磨成醬,常年食用。當入冬時節時,天寒地凍,草木皆枯,哪家要能端出一小碗香味濃郁的韭菜花醬來,讓客人們拌麵條、夾烙餅,準會迎得客人們的交口稱讚。
其實,韭菜花醬在我國烹飪中的應用早巳有之。例如我國最古老的羊肉食品是「手抓羊肉」,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食法是選用肥嫩小口的羯羊宰殺、剝皮,取出內臟,去掉頭和蹄,然後將羊卸成幾塊,放入清水大鍋慢煮,不加調料和食鹽,煮至七八分熟即可取食。手抓羊肉在食肉時用蒙古短刀切成小塊,蘸上韭菜花醬和青蒜末,十分爽口宜人,味美鮮嫩。我國著名的火鍋品種有北方的「白肉火鍋」和「羊肉火鍋」。白肉火鍋的涮肉為煮成半熟的豬肉片,佐料以醬油、蒜泥為主。羊肉火鍋雖然吃法簡單,但調料豐富,用芝麻醬、韭菜花醬、辣椒糊、醬油,醋、味精和乳腐調成。湯鮮肉嫩,腴而不膩,風味絕佳。在堪稱「京城第一涮」的「東來順」飯莊,其經營中也會用到韭菜花醬。以涮羊肉為例,首先要求選肉精:涮羊肉所選的肉,都是肥羊後腦和後腿,其它部位一律不用。第二要求操作細,選好的羊肉要剔淨筋骨,然後切成薄片。切時要求每片厚度不能超過一毫米,一斤肉不得少於七十片。第三講究作料絕:涮羊肉要採用韭菜花醬和糖蒜,也都是本店自己採用獨特方法醃製的韭菜花醬。這種特殊的韭菜花醬是「東來順」涮羊肉獨具特色的奧妙之一。
在普通家庭中韭菜花醬的製法一般是:先把買來的韭菜花3公斤加鹽醃半天,另把100克生薑、100克蘋果洗淨並切碎。然後用小型家用粉碎機或是小石磨或是擀面杖把醃過的韭菜花、碎姜、蘋果碎塊粉碎成漿狀或者是擀成漿狀,盛在小瓦罐裡,蓋好蓋口,置乾燥陰涼處。經過一周便可開罐食用了。生薑和蘋果在醃製韭菜花醬的過程中主要是起調和風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