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蒜瓣剝去蒜衣,洗淨;2. 蔥洗淨,挽結;3. 姜洗淨,切片;4. 青蒜擇洗乾淨,切成絲;5. 將鱔魚宰殺,去內臟,洗淨,切成4.5 厘米長的段,每段剞2~3 刀;6. 取鍋置旺火,舀入清水,加精鹽50 克、香醋75 克燒沸,放入鱔段略燙,沸後撈出洗淨;7. 豬肉洗淨,切成約4.5 厘米的長方形厚片,待用;8. 炒鍋置旺火上燒熱,舀入熟豬油50 克,燒至五成熱,放入蔥結(10克),薑片(5 克),再倒入豬肉片,煸炒至肉片變色時,加入醬油(50 克)和清水(500毫升),蓋上鍋蓋,燒沸後,用小火燜約30 分鐘;9. 另取炒鍋置旺火上,舀入熟豬油l00 克,燒至五成熱,放入蒜瓣略炸,鍋離火,燜約3 分鐘;10. 再置旺火上,撈出蒜瓣,放入蔥結10 克、薑片5 克,投入鱔魚段翻炒幾下,加入香醋5 克、醬油50 克、精鹽5 克、料酒、糖色和清水150毫升,燒沸後端離火口;11. 將肉片、鱔段一同下入帶有竹箅的砂鍋中,倒入肉湯和鱔魚滷汁,加入白糖,蓋上鍋蓋,置旺火上燒沸後再改用小火燜約15 分鐘,再用旺火收濃湯汁;12. 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香油,撒上胡椒粉(宜用白胡椒粉)、青蒜絲即成。
菜品:
大燒馬鞍橋
工藝:
紅燒
口味:
成菜色譯醬紅,湯汁稠濃,鱔段酥香,風味雋永。
類別:
子宮脫垂調理 補虛養身調理 補陽調理 壯腰健腎調理
主料:
鱔魚 1000克
輔料:
青蒜 15克 豬腿肉 300克
調料:
大蒜150克 鹽30克 醬油80克 糖色10克 小蔥20克 香油25克 料酒3克 香醋70克 白砂糖20克 姜20克 胡椒粉1克 澱粉(蠶豆)5克 豬油(煉製)120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工藝提示
1. 選用的豬腿肉要帶皮的為佳;
2. 兩淮烹製大燒馬鞍橋,豬肉有切成方塊的,通揚兩地切長萬形厚片;
3. 將肉片、鱔段下入炒鍋時,肉片在下,鱔段在上。
2. 兩淮烹製大燒馬鞍橋,豬肉有切成方塊的,通揚兩地切長萬形厚片;
3. 將肉片、鱔段下入炒鍋時,肉片在下,鱔段在上。
歷史文化
1. 此菜因鱔魚段與豬肉合烹後,形似馬鞍橋,故而得名。
2. 「藏時本與龜為伍,烹出偏以馬得名;解釋年來談鋏感,當筵翻動據鞍情。」這是〔清〕詩人林蘭癡在《邪上三百吟》一詩中對大燒馬鞍橋一菜的讚頌。
3. 大燒馬鞍橋為淮揚鱔魚名菜。
2. 「藏時本與龜為伍,烹出偏以馬得名;解釋年來談鋏感,當筵翻動據鞍情。」這是〔清〕詩人林蘭癡在《邪上三百吟》一詩中對大燒馬鞍橋一菜的讚頌。
3. 大燒馬鞍橋為淮揚鱔魚名菜。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鱔魚:鱔魚不宜於狗肉、狗血、南瓜、菠菜、紅棗同食。
豬腿肉: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
歷史文化 1. 此菜因鱔魚段與豬肉合烹後,形似馬鞍橋,故而得名。
2. 「藏時本與龜為伍,烹出偏以馬得名;解釋年來談鋏感,當筵翻動據鞍情。」這是〔清〕詩人林蘭癡在《邪上三百吟》一詩中對大燒馬鞍橋一菜的讚頌。
3. 大燒馬鞍橋為淮揚鱔魚名菜。
豬腿肉: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
歷史文化 1. 此菜因鱔魚段與豬肉合烹後,形似馬鞍橋,故而得名。
2. 「藏時本與龜為伍,烹出偏以馬得名;解釋年來談鋏感,當筵翻動據鞍情。」這是〔清〕詩人林蘭癡在《邪上三百吟》一詩中對大燒馬鞍橋一菜的讚頌。
3. 大燒馬鞍橋為淮揚鱔魚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