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
清燉蟹粉獅子頭
工藝:
清燉
口味:
獅子頭肥嫩異常,蟹粉鮮香,青菜酥爛清口,食後清香滿口,齒頰留香。
類別:
氣血雙補調理 補虛養身調理 健脾開胃調理 營養不良調理
主料:
豬肋條肉(五花肉) 800克
輔料:
蟹肉 125克 蝦籽 1克 蟹黃 50克 生菜 200克
調料:
料酒100克 小蔥100克 姜30克 豬油(煉製)50克 鹽15克 澱粉(蠶豆)25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蔥、姜洗淨,用紗布包好擠出蔥姜水備用;2. 選用6 厘米左右的生菜心洗淨, 菜頭用刀剖成十字刀紋,切去菜葉尖;3. 將豬肉細切粗斬成石榴米狀,放入缽內,加蔥姜水、蟹肉、蝦子少許、精鹽、料酒、干澱粉攪拌上勁;4. 將鍋置旺火上燒熱,舀入熟豬油40 克,放入生菜心煸至翠綠色,加蝦子少量、精鹽,豬肉湯300毫升,燒沸離火;5. 取砂鍋一隻,用熟豬油10 克擦抹鍋底,再將菜心排入,倒入肉湯,置中火上燒沸;6. 將拌好的肉分成幾份,逐份放在手掌中,用雙手來回翻動4~5 下,捆成光滑的肉圓,逐個排放在菜心上;7. 再將蟹黃分嵌在每隻肉圓上,上蓋青菜葉,蓋上鍋蓋,同燒;8. 燒沸後移微火燜約2 小時,上桌時揭去生菜葉。
工藝提示
1. 此菜要求選料精嚴,制肉餡的肉要選用豬肋條肉。而肥瘦之比也要恰當、以肥七瘦三者為佳,這樣,做出的獅子頭才嫩。
2. 在刀工上要細切粗斬,分別將肥肉、瘦肉切成細絲,然後再各切成細丁,繼而分別粗斬成石榴米狀,再混和起來粗略地斬一斬,使肥、瘦肉丁均勻地粘合在一起。
3. 將捆後的肉餡加入各種調料,在缽中攪拌,直至「上勁」為止。
4. 捆肉圓也有巧妙之處,將一份調拌好的肉餡放在手心,手指併攏,手心呈窩形,讓肉餡在兩隻手上捆來捆去,在捆的過程中自然變圓,變光滑。捆時要用巧勁,方能使獅子頭做得又圓又光滑。
5. 要重視火功,在烹製肉圓時要區別情況,恰當用火。將「獅子頭」放入砂鍋的沸湯之中燒煮片刻,待湯再次沸騰後,再改用微火燜約兩小時。這樣,烹製出的「獅子頭」就有肥而不膩,入口即化之妙了。
2. 在刀工上要細切粗斬,分別將肥肉、瘦肉切成細絲,然後再各切成細丁,繼而分別粗斬成石榴米狀,再混和起來粗略地斬一斬,使肥、瘦肉丁均勻地粘合在一起。
3. 將捆後的肉餡加入各種調料,在缽中攪拌,直至「上勁」為止。
4. 捆肉圓也有巧妙之處,將一份調拌好的肉餡放在手心,手指併攏,手心呈窩形,讓肉餡在兩隻手上捆來捆去,在捆的過程中自然變圓,變光滑。捆時要用巧勁,方能使獅子頭做得又圓又光滑。
5. 要重視火功,在烹製肉圓時要區別情況,恰當用火。將「獅子頭」放入砂鍋的沸湯之中燒煮片刻,待湯再次沸騰後,再改用微火燜約兩小時。這樣,烹製出的「獅子頭」就有肥而不膩,入口即化之妙了。
歷史文化
1. 清燉蟹粉獅子頭是膾炙人口的揚州名菜之一。相傳已有近千年歷史。
2. 所謂「獅子頭」,用揚州話說即是大??肉。如果用北京方話說,即是大肉丸子。因為大??肉烹製成熟後,表面一層的肥肉末已大體溶化或半溶化,而瘦肉末則相對顯得凸起,恍惚給人以毛毛糙糙之感。於是,富有幽默感的人便稱之為「獅子頭」了。
3. 據《資治通鑒》記載,在一千多年前,隋煬帝帶著嬪妃、隨從,乘著龍舟和四艘船隻沿河南下時,「所過州縣,五百里內皆令獻食。一州至百輿,極水陸珍奇。」揚州所獻的「珍奇」食饌中,已有「獅子頭」。不過當時稱為「葵花大??肉」。在隋煬帝下揚州看瓊花時,這品菜已很出名了。
4. 清嘉慶年間人林蘭癡《邗江三百吟》中記載:「肉以細切粗??為丸,用葷素油煎成葵黃色。俗雲葵花肉丸。」並贊曰:「賓廚縷切已頻頻,因此葵花放手新。飽腹也應思向日,紛紛肉食爾何人」。
5. 此菜獅子頭肥嫩異常,蟹粉鮮香,青菜酥爛清口,須用調羹舀食,食後清香滿口,齒頰留香,令人久久不能忘懷,此乃「揚州三頭」之一。
2. 所謂「獅子頭」,用揚州話說即是大??肉。如果用北京方話說,即是大肉丸子。因為大??肉烹製成熟後,表面一層的肥肉末已大體溶化或半溶化,而瘦肉末則相對顯得凸起,恍惚給人以毛毛糙糙之感。於是,富有幽默感的人便稱之為「獅子頭」了。
3. 據《資治通鑒》記載,在一千多年前,隋煬帝帶著嬪妃、隨從,乘著龍舟和四艘船隻沿河南下時,「所過州縣,五百里內皆令獻食。一州至百輿,極水陸珍奇。」揚州所獻的「珍奇」食饌中,已有「獅子頭」。不過當時稱為「葵花大??肉」。在隋煬帝下揚州看瓊花時,這品菜已很出名了。
4. 清嘉慶年間人林蘭癡《邗江三百吟》中記載:「肉以細切粗??為丸,用葷素油煎成葵黃色。俗雲葵花肉丸。」並贊曰:「賓廚縷切已頻頻,因此葵花放手新。飽腹也應思向日,紛紛肉食爾何人」。
5. 此菜獅子頭肥嫩異常,蟹粉鮮香,青菜酥爛清口,須用調羹舀食,食後清香滿口,齒頰留香,令人久久不能忘懷,此乃「揚州三頭」之一。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