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
蘇造肘子
工藝:
燉
口味:
此菜香味醇厚,酥爛入口,湯濃味鮮,佐酒下飯,別有風味。
類別:
補虛養身調理 滋陰調理 健脾開胃調理 營養不良調理
主料:
豬肘 1000克
輔料:
香菇(鮮) 20克 蘿蔔 10克
調料:
姜50克 花生油40克 冰糖20克 料酒20克 小蔥10克 甘草10克 陳皮8克 八角10克 花椒10克 茴香籽[小茴香籽]3克 桂皮5克 草果3克 丁香2克 砂仁5克 肉桂3克 白芷3克 沙姜2克 肉豆蔻3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先將豬肘子洗淨,用火燎淨毛,用刀去其骨,洗淨;2. 鍋內倒入花生油,用大火燒熱,放入豬肘子炸成上色;3. 鍋內倒入清水,放入甘草、陳皮、鮮姜、藥料包、香料包煮10 分鐘,下入豬肘、蘿蔔用中火燉1 小時出鍋;4. 豬肘放入砂鍋,加醬油、冰糖、香菇、料酒、蔥、清水(沒過原料10厘米),用中火煨1 小時,至湯盡時即可。
工藝提示
1. 甘草是為了除去豬肘子的異味,放多味苦。桂皮、豆蔻等燥熱之劑冬季用量多,夏季減少;
2. 豬肘抹上蜂蜜水再過油,顏色美觀;
3. 砂鍋底放一竹蓖子以防糊鍋;
4.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花生油1300克;
5. 香料也稱粗料,一般由下列4 種原料組成,即八角100 克、花椒50克、小茴香12.5 克、甘草12.5 克,共175 克。用以提味去腥。藥料亦稱細
料,一般由下列9 種原料組成,即桂皮25 克、果肉12.5 克、丁香25 克、砂仁25 克、肉桂10 克、陳皮15 克、白芷10 克、三奈6.5 克、豆寇仁6 克,共135 克。
2. 豬肘抹上蜂蜜水再過油,顏色美觀;
3. 砂鍋底放一竹蓖子以防糊鍋;
4.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花生油1300克;
5. 香料也稱粗料,一般由下列4 種原料組成,即八角100 克、花椒50克、小茴香12.5 克、甘草12.5 克,共175 克。用以提味去腥。藥料亦稱細
料,一般由下列9 種原料組成,即桂皮25 克、果肉12.5 克、丁香25 克、砂仁25 克、肉桂10 克、陳皮15 克、白芷10 克、三奈6.5 克、豆寇仁6 克,共135 克。
歷史文化
此菜是由蘇州著名廚師張東官傳入清宮。清宮膳單上有所謂「蘇灶」即現在蘇造,全出自張東官所主理的廚房,本來地方菜少滋味而多油膩,張東官入宮後掌握了皇帝的飲食好尚,將地方菜加以改進,因此他做的菜,頗合皇帝口味。「蘇造」遂譽滿宮廷內外。流傳於北京民間的「蘇造肉」、「蘇造魚」都是當年張東官傳下來的。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豬肘: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
蘿蔔:蘿蔔不宜與人參、橘子、西洋參、柿子同食。
歷史文化 此菜是由蘇州著名廚師張東官傳入清宮。清宮膳單上有所謂「蘇灶」即現在蘇造,全出自張東官所主理的廚房,本來地方菜少滋味而多油膩,張東官入宮後掌握了皇帝的飲食好尚,將地方菜加以改進,因此他做的菜,頗合皇帝口味。「蘇造」遂譽滿宮廷內外。流傳於北京民間的「蘇造肉」、「蘇造魚」都是當年張東官傳下來的。
蘿蔔:蘿蔔不宜與人參、橘子、西洋參、柿子同食。
歷史文化 此菜是由蘇州著名廚師張東官傳入清宮。清宮膳單上有所謂「蘇灶」即現在蘇造,全出自張東官所主理的廚房,本來地方菜少滋味而多油膩,張東官入宮後掌握了皇帝的飲食好尚,將地方菜加以改進,因此他做的菜,頗合皇帝口味。「蘇造」遂譽滿宮廷內外。流傳於北京民間的「蘇造肉」、「蘇造魚」都是當年張東官傳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