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
黃道大鴨
工藝:
酥炸
口味:
肉軟爛,外酥脆,佐以原汁,鮮味更濃。
類別:
私家菜 補虛養身調理 健脾開胃調理 營養不良調理
主料:
鴨 1500克
輔料:
雞蛋 150克 澱粉(蠶豆) 50克
調料:
姜25克 小蔥10克 鹽10克 味精5克 八角5克 白砂糖3克 黃酒25克 植物油120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鴨宰殺,煺毛,洗淨,由背剖開,去內臟、尾膻,斬去鴨腳洗淨;2. 把治淨的鴨放入沸水鍋滾汆約半分鐘取出,用清水淋一下,再放進用竹箅子墊底的沙鍋內;3. 沙鍋內下姜、蔥、八角、黃酒、精鹽、白糖和沸水約1500毫升,水要浸過鴨面,加蓋用慢火煲約2 小時至軟爛;4. 取出煲至軟爛的鴨,去掉鴨骨,撕下原張鴨皮(連頭、翼),將肉撕成粗條;5. 把原汁煲濃至150~200毫升留用;6. 取大碟一隻,撒上干澱粉,把鴨皮攤在碟上再撒干澱粉;7. 鴨肉先用雞蛋液,後用干澱粉拌勻,排在鴨皮上,再撒上干澱粉然後用手壓一下;8. 中火燒熱炒鍋,下油燒至微沸,放入鴨,約炸5 分鐘後,端離火口浸炸約2 分鐘至金黃色,用笊籬撈起瀝去油;9. 將炸好的鴨切成3 條,每條再切成8 段,放在碟上砌成鴨的原狀;10. 余油倒出,炒鍋放回爐上,下原鴨汁,加味精燒至微沸,用濕澱粉勾芡,盛入碟中作佐料,與酥鴨一道上席。
工藝提示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植物油2000克。
歷史文化
此菜為傳統名菜,四季皆宜。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鴨:鴨肉忌與兔肉、楊梅、核桃、鱉、木耳、胡桃、大蒜、蕎麥同食。
雞蛋:雞蛋不宜與糖同煮;與糖精、紅糖同食會中毒;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漿、茶同食。
澱粉(蠶豆):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歷史文化 此菜為傳統名菜,四季皆宜。
雞蛋:雞蛋不宜與糖同煮;與糖精、紅糖同食會中毒;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漿、茶同食。
澱粉(蠶豆):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歷史文化 此菜為傳統名菜,四季皆宜。
食譜營養
鴨:鴨肉中的脂肪酸熔點低,易於消化。所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其他肉類多,能有效抵抗腳氣病,神經炎和多種炎症,還能抗衰老。鴨肉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煙酸,它是構成人體內兩種重要輔酶的成分之一,對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患者有保護作用。鴨肉性寒涼,性寒,味甘,鹹,主大補虛勞。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自驚,消螺螄積。一般人都適合食用,尤其體熱、上火、虛弱、食少、便秘、水腫、心臟病、癌症患者和放療、化療後的病人宜食。
雞蛋: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其蛋白質是自然界最優良的蛋白質,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同時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利,能健腦益智,改善記憶力,並促進肝細胞再生;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具有防癌作用;雞蛋味甘,性平;具有養心安神,補血,滋陰潤燥之功效。
雞蛋: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其蛋白質是自然界最優良的蛋白質,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同時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利,能健腦益智,改善記憶力,並促進肝細胞再生;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具有防癌作用;雞蛋味甘,性平;具有養心安神,補血,滋陰潤燥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