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
猴頭過江
工藝:
蒸
口味:
此菜湯鮮味美、清澈透底、美觀大方。
類別:
東北菜 氣血雙補調理 補虛養身調理 營養不良調理
主料:
猴頭菇 350克 雞胸脯肉 100克 蝦仁 100克 海參(水浸) 100克
輔料:
雞蛋清 125克
調料:
胡椒粉1克 鹽5克 姜汁5克 蔥汁5克 味精3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將雞胸脯肉、海參、蝦肉剁成末;2. 肉末內加鹽、味精、料酒、蔥薑汁、白胡椒粉、蛋清拌勻成餡;3. 猴頭蘑放清湯內加少許精鹽、味精蒸至入味,然後將根部用尖刀挖空,填入餡心;4. 將雞蛋清100克加清湯150毫升,放精鹽攪勻,倒入鍋盤中,用慢火蒸約10 分鐘成芙蓉底;5. 將填放餡心的猴頭蘑上籠蒸約10 分鐘取出,擺入在芙蓉底上;6. 鍋中加上清湯燒開,加味精、鹽燒開,撇去浮沫,澆在菜品上。
工藝提示
1. 猴頭蘑不可過大,以直徑3 厘米為宜;
2. 芙蓉底用慢火徐徐蒸,火大時間長易出蜂窩,可在調製時加少許涼開水,使芙蓉底質感更佳;
3. 湯汁的數量在猴頭的一半為準。
2. 芙蓉底用慢火徐徐蒸,火大時間長易出蜂窩,可在調製時加少許涼開水,使芙蓉底質感更佳;
3. 湯汁的數量在猴頭的一半為準。
歷史文化
1. 猴頭蘑是食用菌蘑菇的珍品。主要產於東北,多生長在柞樹或櫟樹等樹桿的斷枝或腐爛部位。鮮品成乳白色,成熟後成淡黃色,干品成黃褐色,因形似猴腦而得名,歷來被列為北國四大山珍之一。產地還流傳這樣一個故事,從花果山來的猴群糟踏了地裡的莊稼和山坡上的果木,有兩個青年人用一對雌雄寶劍,殺了兩隻猴子並將其腦袋割下掛在樹枝上以示做戒,眾猴遠避,從此莊稼人放心了,兩隻猴頭卻永遠長在樹上了。所以野生的猴頭是兩個長在一起,又稱對臉蘑;
2. 猴頭過江為工藝菜,鮮嫩的小猴頭蘑,內裝三鮮餡,熟後置於湯盆內,隨著湯汁晃動似群猴過江故名;
3. 人們常以「山珍猴頭」來比喻猴頭的豐富營養價值和特殊口味。現代醫學證明它還具有明顯的抗癌作用,更能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
2. 猴頭過江為工藝菜,鮮嫩的小猴頭蘑,內裝三鮮餡,熟後置於湯盆內,隨著湯汁晃動似群猴過江故名;
3. 人們常以「山珍猴頭」來比喻猴頭的豐富營養價值和特殊口味。現代醫學證明它還具有明顯的抗癌作用,更能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雞胸脯肉:雞胸肉忌與野雞、甲魚、芥末、鯉魚、鯽魚、兔肉、李子、蝦子、芝麻、菊花以及蔥蒜等一同食用;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蝦仁:1. 食蝦嚴禁同時服用大量維生素c,否則,可生成三價砷,能致死;
2. 不宜與豬肉同食,損精;
3. 忌與狗肉、雞肉、獐肉、鹿肉、南瓜同食;
4. 忌糖;果汁與蝦相剋,同食會腹瀉。
海參(水浸):海參與醋相剋;不宜與甘草同服。
雞蛋清:雞蛋清不能與白糖、豆漿、兔肉同食。
歷史文化 1. 猴頭蘑是食用菌蘑菇的珍品。主要產於東北,多生長在柞樹或櫟樹等樹桿的斷枝或腐爛部位。鮮品成乳白色,成熟後成淡黃色,干品成黃褐色,因形似猴腦而得名,歷來被列為北國四大山珍之一。產地還流傳這樣一個故事,從花果山來的猴群糟踏了地裡的莊稼和山坡上的果木,有兩個青年人用一對雌雄寶劍,殺了兩隻猴子並將其腦袋割下掛在樹枝上以示做戒,眾猴遠避,從此莊稼人放心了,兩隻猴頭卻永遠長在樹上了。所以野生的猴頭是兩個長在一起,又稱對臉蘑;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蝦仁:1. 食蝦嚴禁同時服用大量維生素c,否則,可生成三價砷,能致死;
2. 不宜與豬肉同食,損精;
3. 忌與狗肉、雞肉、獐肉、鹿肉、南瓜同食;
4. 忌糖;果汁與蝦相剋,同食會腹瀉。
海參(水浸):海參與醋相剋;不宜與甘草同服。
雞蛋清:雞蛋清不能與白糖、豆漿、兔肉同食。
歷史文化 1. 猴頭蘑是食用菌蘑菇的珍品。主要產於東北,多生長在柞樹或櫟樹等樹桿的斷枝或腐爛部位。鮮品成乳白色,成熟後成淡黃色,干品成黃褐色,因形似猴腦而得名,歷來被列為北國四大山珍之一。產地還流傳這樣一個故事,從花果山來的猴群糟踏了地裡的莊稼和山坡上的果木,有兩個青年人用一對雌雄寶劍,殺了兩隻猴子並將其腦袋割下掛在樹枝上以示做戒,眾猴遠避,從此莊稼人放心了,兩隻猴頭卻永遠長在樹上了。所以野生的猴頭是兩個長在一起,又稱對臉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