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
番茄燒牛肉
工藝:
燒
口味:
營養豐富,鮮美誘人。
類別:
甘肅菜 氣血雙補調理 術後調理 補虛養身調理 健脾開胃調理
主料:
牛肉(腑肋) 500克 番茄 200克
輔料:
調料:
姜15克 植物油40克 料酒20克 黃醬20克 鹽4克 小蔥15克 草果2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將牛肋條肉洗淨,改刀切成小方塊;2. 鍋坐火上,燒熱,加植物油,燒至五六成熱,將切好的牛肉投入油鍋中炸過瀝油;3. 鍋內留底油,注入清水(以淹過肉為宜),加入調料;4. 番茄去蒂洗淨,投入燙水中浸泡片刻,剝皮、改刀成月亮塊;5. 改刀後的番茄塊投入牛肉鍋中,改小火燒約1 小時,盛盤上桌。
工藝提示
1. 大火燒開,微沸燉爛,調料及番茄在牛肉酥爛後加入,燒約15 分鐘,汁多可大火收汁,以明亮汁濃為佳;
2.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植物油500克。
2.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植物油500克。
歷史文化
1. 番茄又名西紅柿,原產南美秘魯。相傳16 世紀,英國阿羅達拉裡公爵在旅遊中,從南美洲把一棵西紅柿帶回英國獻給他的情人伊麗莎白女皇。從此,歐洲人就把它當作堅貞愛情的象徵,並把它種在花園裡,精心管理,稱為「愛情的蘋果」。善男信女則把西紅柿作為象徵愛情的禮品互相饋贈。但是當時還把西紅柿作為毒品,誰也不敢進口品嚐。大約過了兩個多世紀,有位西班牙人冒著生命危險品嚐後,認為不但可吃,且味道鮮美,從此,西紅柿才端上餐桌,並廣為流傳,遍及全球;
2. 我國栽培西紅柿的歷史並不長,據說是由歐洲的傳教士傳入的,清朝末年才開始栽培,只有近百年歷史。目前,全國各地皆有栽培,品種甚多。我國自種植即開始食用。西紅柿的食用方法很多,除代水果生食外,還可炒、燴、醃、醬、酸、泡、作湯、制醬汁等。常與雞蛋、牛肉和土豆同烹。各地用西紅柿烹製的菜餚名目繁多,不可勝數。「番茄燒牛肉」,由古菜「腩灸」演變而來。《齊民要術》載:「牛羊麝鹿肉皆得,方寸切,蔥白研令碎,和鹽豉汁,僅令相淹,少時便灸。」又曰:「肥鴨淨治洗,去骨作,酒五合,魚醬汁五合,薑蔥桔皮半合,豉汁五合,合和漬一炊久,便中灸。」「腩灸」用鹽鼓汁,「番茄燒牛肉」改用番茄,增色增味,使菜餚營養豐富,鮮美誘人,風味更臻美新。1958 年8 月,越南勞動黨主席胡志明路過蘭州,對「番茄燒牛肉」甚贊其美,從此,使這道菜聲譽日著,備受歡迎,成為蘭州名菜。
2. 我國栽培西紅柿的歷史並不長,據說是由歐洲的傳教士傳入的,清朝末年才開始栽培,只有近百年歷史。目前,全國各地皆有栽培,品種甚多。我國自種植即開始食用。西紅柿的食用方法很多,除代水果生食外,還可炒、燴、醃、醬、酸、泡、作湯、制醬汁等。常與雞蛋、牛肉和土豆同烹。各地用西紅柿烹製的菜餚名目繁多,不可勝數。「番茄燒牛肉」,由古菜「腩灸」演變而來。《齊民要術》載:「牛羊麝鹿肉皆得,方寸切,蔥白研令碎,和鹽豉汁,僅令相淹,少時便灸。」又曰:「肥鴨淨治洗,去骨作,酒五合,魚醬汁五合,薑蔥桔皮半合,豉汁五合,合和漬一炊久,便中灸。」「腩灸」用鹽鼓汁,「番茄燒牛肉」改用番茄,增色增味,使菜餚營養豐富,鮮美誘人,風味更臻美新。1958 年8 月,越南勞動黨主席胡志明路過蘭州,對「番茄燒牛肉」甚贊其美,從此,使這道菜聲譽日著,備受歡迎,成為蘭州名菜。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牛肉(腑肋):牛肉不宜與板栗、田螺、紅糖、韭菜、白酒、豬肉同食。
番茄:西紅柿忌與石榴、螃蟹、冰棒、紅薯、白酒、豬肝、魚肉同食。
歷史文化 1. 番茄又名西紅柿,原產南美秘魯。相傳16 世紀,英國阿羅達拉裡公爵在旅遊中,從南美洲把一棵西紅柿帶回英國獻給他的情人伊麗莎白女皇。從此,歐洲人就把它當作堅貞愛情的象徵,並把它種在花園裡,精心管理,稱為「愛情的蘋果」。善男信女則把西紅柿作為象徵愛情的禮品互相饋贈。但是當時還把西紅柿作為毒品,誰也不敢進口品嚐。大約過了兩個多世紀,有位西班牙人冒著生命危險品嚐後,認為不但可吃,且味道鮮美,從此,西紅柿才端上餐桌,並廣為流傳,遍及全球;
2. 我國栽培西紅柿的歷史並不長,據說是由歐洲的傳教士傳入的,清朝末年才開始栽培,只有近百年歷史。目前,全國各地皆有栽培,品種甚多。我國自種植即開始食用。西紅柿的食用方法很多,除代水果生食外,還可炒、燴、醃、醬、酸、泡、作湯、制醬汁等。常與雞蛋、牛肉和土豆同烹。各地用西紅柿烹製的菜餚名目繁多,不可勝數。「番茄燒牛肉」,由古菜「腩灸」演變而來。《齊民要術》載:「牛羊麝鹿肉皆得,方寸切,蔥白研令碎,和鹽豉汁,僅令相淹,少時便灸。」又曰:「肥鴨淨治洗,去骨作,酒五合,魚醬汁五合,薑蔥桔皮半合,豉汁五合,合和漬一炊久,便中灸。」「腩灸」用鹽鼓汁,「番茄燒牛肉」改用番茄,增色增味,使菜餚營養豐富,鮮美誘人,風味更臻美新。1958 年8 月,越南勞動黨主席胡志明路過蘭州,對「番茄燒牛肉」甚贊其美,從此,使這道菜聲譽日著,備受歡迎,成為蘭州名菜。
番茄:西紅柿忌與石榴、螃蟹、冰棒、紅薯、白酒、豬肝、魚肉同食。
歷史文化 1. 番茄又名西紅柿,原產南美秘魯。相傳16 世紀,英國阿羅達拉裡公爵在旅遊中,從南美洲把一棵西紅柿帶回英國獻給他的情人伊麗莎白女皇。從此,歐洲人就把它當作堅貞愛情的象徵,並把它種在花園裡,精心管理,稱為「愛情的蘋果」。善男信女則把西紅柿作為象徵愛情的禮品互相饋贈。但是當時還把西紅柿作為毒品,誰也不敢進口品嚐。大約過了兩個多世紀,有位西班牙人冒著生命危險品嚐後,認為不但可吃,且味道鮮美,從此,西紅柿才端上餐桌,並廣為流傳,遍及全球;
2. 我國栽培西紅柿的歷史並不長,據說是由歐洲的傳教士傳入的,清朝末年才開始栽培,只有近百年歷史。目前,全國各地皆有栽培,品種甚多。我國自種植即開始食用。西紅柿的食用方法很多,除代水果生食外,還可炒、燴、醃、醬、酸、泡、作湯、制醬汁等。常與雞蛋、牛肉和土豆同烹。各地用西紅柿烹製的菜餚名目繁多,不可勝數。「番茄燒牛肉」,由古菜「腩灸」演變而來。《齊民要術》載:「牛羊麝鹿肉皆得,方寸切,蔥白研令碎,和鹽豉汁,僅令相淹,少時便灸。」又曰:「肥鴨淨治洗,去骨作,酒五合,魚醬汁五合,薑蔥桔皮半合,豉汁五合,合和漬一炊久,便中灸。」「腩灸」用鹽鼓汁,「番茄燒牛肉」改用番茄,增色增味,使菜餚營養豐富,鮮美誘人,風味更臻美新。1958 年8 月,越南勞動黨主席胡志明路過蘭州,對「番茄燒牛肉」甚贊其美,從此,使這道菜聲譽日著,備受歡迎,成為蘭州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