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
烏雲追白雲
工藝:
滑炒
口味:
脆嫩相間,少有汁熒,鹹鮮適口。
類別:
補虛養身調理 營養不良調理
主料:
豬裡脊肉 200克 石耳 5克
輔料:
雞蛋清 25克
調料:
白砂糖5克 料酒5克 味精1克 小蔥15克 澱粉(蠶豆)30克 豬油(煉製)30克 鹽5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石耳放入碗內,用開水燙髮片刻,撈起放入盛器內先用鹽擦洗;2. 再用清水洗去黑汁和泥沙,放入清水中浸漂洗淨,撈起改刀待用;3. 裡脊肉切片,放入清水內漂淨血水,取出擠干剁成茸;4. 肉茸放入盛器內,加蛋清、精鹽適量、清水適量拌勻,打上勁,分成兩份;5. 取盤兩隻,盤內先各撒上少許干澱粉,將肉茸一份放入盤內攤薄,翻另一面,在盤內攤開;6. 另一份肉茸也同樣製作好;7. 炒鍋置旺火上,加入適量清水,燒沸;8. 將盤內肉片輕輕推入沸水鍋內汆熟,撈起,放入冷水中過一過,取出改成骨牌片;9. 蔥去根須,洗淨,取蔥白切3 厘米長段;10. 炒鍋置旺火上燒熱,加入熟豬油,燒至四成熱時,將肉片下鍋過油,倒入漏勺瀝油;11. 原鍋留油少許,上火燒熱,下蔥段煸出香味;12. 再將石耳下鍋煸炒,加精鹽、味精、白糖、料酒、鮮湯100毫升,同燒;13. 待燒沸後,用澱粉勾薄芡,再下肉片,炒勻裝盤即成。
工藝提示
1. 肉茸要細,用力打上勁,肉丸才不散,汆時用中火,水不要大沸;
2. 過油時,肉上色即可;
3.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熟豬油500克。
2. 過油時,肉上色即可;
3.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熟豬油500克。
歷史文化
1. 石耳,我國蔬菜三珍之一。《南粵瑣記)引述,商初的名臣、烹飪大師伊尹就讚美「漢上石耳」這距今已3500 年了,唐代,段成式的《西陽雜俎》記有「廬山有石耳,性熱。」清代,曹龍樹在他的《廬山居》中寫過:「石耳雲菰供飯,香椿熏筍佐茶」。它生在雲霧繚繞的?f巖絕壁之上,長在陰濕的石縫裡,採集不易。祖國醫學認為,石耳清熱止血,止咳化痰可用止吐血、衄血、崩漏、膀胱炎、腸炎、支氣管炎,又能「明目益精」,潤肌養顏。
2. 烏雲追白雲,因肉色深,石耳色淺,比喻而得名。
2. 烏雲追白雲,因肉色深,石耳色淺,比喻而得名。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豬裡脊肉: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
雞蛋清:雞蛋清不能與白糖、豆漿、兔肉同食。
歷史文化 1. 石耳,我國蔬菜三珍之一。《南粵瑣記)引述,商初的名臣、烹飪大師伊尹就讚美「漢上石耳」這距今已3500 年了,唐代,段成式的《西陽雜俎》記有「廬山有石耳,性熱。」清代,曹龍樹在他的《廬山居》中寫過:「石耳雲菰供飯,香椿熏筍佐茶」。它生在雲霧繚繞的?f巖絕壁之上,長在陰濕的石縫裡,採集不易。祖國醫學認為,石耳清熱止血,止咳化痰可用止吐血、衄血、崩漏、膀胱炎、腸炎、支氣管炎,又能「明目益精」,潤肌養顏。
2. 烏雲追白雲,因肉色深,石耳色淺,比喻而得名。
雞蛋清:雞蛋清不能與白糖、豆漿、兔肉同食。
歷史文化 1. 石耳,我國蔬菜三珍之一。《南粵瑣記)引述,商初的名臣、烹飪大師伊尹就讚美「漢上石耳」這距今已3500 年了,唐代,段成式的《西陽雜俎》記有「廬山有石耳,性熱。」清代,曹龍樹在他的《廬山居》中寫過:「石耳雲菰供飯,香椿熏筍佐茶」。它生在雲霧繚繞的?f巖絕壁之上,長在陰濕的石縫裡,採集不易。祖國醫學認為,石耳清熱止血,止咳化痰可用止吐血、衄血、崩漏、膀胱炎、腸炎、支氣管炎,又能「明目益精」,潤肌養顏。
2. 烏雲追白雲,因肉色深,石耳色淺,比喻而得名。
食譜營養
豬裡脊肉:豬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並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豬裡脊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脂肪、膽固醇含量相對較少,一般人群都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