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燉菜一瞥
說到燉菜,就不得不提到「燉」這種大眾化的烹調方法。不同的烹飪書籍對「燉」有著不同版本的解釋,不過一般認為:燉是將經過適當加工處理的較大形狀的原料,放入特定的盛器中,加入適量清水(或鮮湯)和調味品,採取不同的加熱方式烹至原料酥爛入味,成菜湯菜各半的一種烹調方法。
中國人飲食講求合乎時序,一般喜歡在冬令進補。在冬季常食燉菜,既可補充人體所需的各種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脂肪等營養物質,還可達到保暖的目的,起到疏導經絡、平衡臟腑的功效,以減少疾病的發生。因而如果餐飲企業的大廚們能夠在冬季燉菜上下一番功夫,推出些頗有特色的燉菜品種,肯定會大受食客青睞。
燉菜的品種很多,要做出有特色的,就需要根據具體的菜餚去選料、調味、掌握火候,以做到湯鮮味醇、突出原料自身特點。由於各地流行的燉菜菜品以及方法不盡相同,下面,筆者僅把流行於成都地區的幾類燉菜介紹給大家。
風味農家燉菜農家菜、鄉土菜是近些年不少餐廳酒樓的一大賣點,農家燉菜因製法簡單、經濟實惠、流行面廣,而受到人們喜歡。農家燉菜主料以雞、鴨、魚、豬肉、牛肉、羊肉為主,輔料以泡菜(酸蘿蔔、泡豇豆、泡辣椒、泡姜、酸菜……)、乾菜(土豆乾、干豇豆、蘿蔔乾、黃瓜干……)、豆類(黃豆、綠豆、雪豆、紅豆……)、粗糧時蔬(玉米、花生、南瓜、冬瓜、蘿蔔、蓮藕、番茄、豆芽……)為主。常見菜餚有:雪豆燉蹄花、帶絲燉全鴨、板栗燉雞、豆芽燉排骨、番茄燉牛肉、蘿蔔羊肉湯、蓮藕排骨湯、南瓜蹄花湯、干豇豆燉土雞等等。
農家燉菜通常以不易散熱的瓦罐盛裝,以中小火長時間燉制。各種主料燉制前一定要汆淨血水並沖漂乾淨,這樣方能去除異味,做到湯清不渾。製作農家燉菜,放入輔料時需注意:下入蘿蔔後不宜蓋嚴蓋;燉蓮藕忌用鐵鍋,可直接用棒拍破成塊,再入砂鍋燉制;對於冬瓜、南瓜之類原料則完全可以不去皮,洗淨後砍塊直接燉制,以盡量體現農家特色,同時還可起到避免因燉制時間過長,冬瓜、南瓜出現軟爛不成形等現象。另外,湯量應一次性加夠,切忌在中途追加冷水。最後成菜,可根據具體菜餚撒入小香蔥、芫荽、鮮川芎等不同配料。
菜例:
鄉村燉老鴨原料:老鴨1只 干豇豆100克 瘦臘肉(或火腿)50克 姜塊、精鹽、料酒、胡椒粉、味精、花椒、色拉油各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