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味道
好酒烹出佳餚來2
程爾曼
黃酒按其所含的葡萄糖份多少來分,有干型(如紹興狀元紅、上海甲級黃酒)、半干型(如花彫酒、加飯酒、古越龍山)、半甜型(如善釀酒、福建黃酒)、甜型(如蘭陵酒、香雪酒)、濃甜型(如蜜清醇酒、金壇和丹陽等地封缸酒)。我曾試著用多種酒當作「料酒」來烹煮過菜餚,體會有兩點,一是好酒烹出好菜來;二是加酒時間要恰當。我用花彫酒制「花彫醉雞」;用封缸酒紅燜「封缸燜肉」;用古越龍山酒清蒸鳊魚;用醇香酒燜煮成「醇香雞翅」;用上海甲級黃酒代水制得「酒燜鴨」,還用過干紅葡萄酒仿製法國名菜:「紅酒牛排」、「紅燴明蝦」、「紅酒生梨」。但生煸草頭烹用黃酒效果不佳,那是非白酒莫屬了。下面讓筆者一一道來,與讀者朋友分享情趣。
制醉雞 先將淨雞浸沒於沸水鍋中,用旺火燒至四周微泛黃,即澆入25克花彫酒,即刻一股濃濃的雞香衝出。再改用小火加蓋燜煮約20分鐘,拎出,抹遍精鹽,搽少許雞精,瀝干待涼。然後將冷卻的雞湯撇去浮油,用1:1比例摻入花彫,加少許花椒鹽、雞精製成「醉鹵」,雞斬塊浸入,並冷藏即成。「花彫醉雞」清鮮醇香,雞皮爽脆,雞肉絕嫩。
在餐飲業抗擊非典過後的促市大行動中,杭菜研究會一星期內就研製出了100個抗非典營養菜,其秘書長說,除了烹飪大師夜以繼日地鑽研外,還要拜託現在豐富多彩的調味料。
原來這100道菜餚是該研究會與嘉豪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研究會出人才、出方案,「嘉豪」出調料、提建議,雙方從原料到調料密切配合,研製新菜的速度大大加快。比如青芥末拌黃瓜這個看似簡單的菜餚,就凝結著雙方共同的創意。烹飪大師認為夏日吃黃瓜清熱敗火有利健康;「嘉豪」的調料專家認為,生吃黃瓜最好要消毒殺菌,青芥末是最佳選擇。過去,一般人只知道生吃魚片蘸青芥末,其實生吃其他菜餚也可蘸青芥末。因為青芥末來自一種天然殺菌植物———山葵,對人體很有好處。在這100個營養菜中,有一半以上的品種使用了「嘉豪」各種各樣的專業調料,使得調味在研製新菜中不再成為一個問題。
過去無論是廚師掌勺,還是家庭燒菜,其調料靠的是醬、醋、鹽、味精這四大金剛。專業廚師倒騰這四種調料,變出百味適應百人,窮畢生精力不一定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一般家庭的業餘廚師就更是對烹飪感到莫測高深,所有的味道要靠自己調出來。一個師傅一種味道,所以中國菜要做到標準化、產業化委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