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母鴨的製法
姜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姜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成菜味道鮮香,甘辛兼備,且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姜母鴨」一般以套餐的形式出現,其吃法類似於北京的涮羊肉火鍋。「姜母鴨」上桌後,可隨鴨心、鴨肝、鴨胗、鴨腸、鴨血、水發粉絲、洋白菜、水發腐竹等配菜燙食,最後還可以上一些雜面煮食。
「姜母鴨」的製作比較複雜,並且工序較多,具有一定的難度。不過我們只要掌握其基本製法和操作要點,就能夠製作出膾炙人口的「姜母鴨」來。下面筆者就對「姜母鴨」的基本製法和操作要點作一詳細介紹以下為5份「姜母鴨」計量。
原料:紅面番鴨1只約5000克老薑1000克芝麻油以黑芝麻油為好1000克豬棒子骨2500克廣東米酒250克冰糖100克白糖150克醬油750克干辣椒50克香蔥100克精鹽50克味精75克特製黑、白藥料包2個均為粉末狀鴨心、鴨肝、鴨胗、鴨腸、鴨血、水發粉絲、洋白菜、水發腐竹各5盤雜面適量
製法:
1番鴨宰殺後治淨,取出鴨雜,將鴨身剁成3厘米大小的塊鴨頭順長一劈為二,再橫著斬為兩截;老薑去皮洗淨,用刀在菜墩上拍松,再用手撕成條;豬棒子骨洗淨,放入清水鍋中,用大火燒沸後撇淨浮沫,轉用中小火熬至湯色乳白,撈出棒子骨;干辣椒去蒂去籽,切為細末;香蔥擇洗淨,也切成細末;鴨心、鴨肝、鴨胗、鴨血均切片;鴨腸切節;水發粉絲、水發腐竹均切節;洋白菜切塊。
2炒鍋置火上,放入芝麻油燒熱,將鴨塊倒入鍋中,翻炒約15分鐘,至鴨塊水分將干且快熟時,撒入白色藥料1包,續炒至藥料香味溢出時,起鍋盛入高壓鍋中,摻入棒骨湯,調入精鹽、味精、廣東米酒和冰糖,再投入黑色藥料2包,然後加蓋上火,至上氣後壓約15分鐘。鍋離火,再燜約15分鐘,揭蓋,將鴨塊撈出裝入盆中,鍋中燉鴨原湯留用。
3淨鍋上中火,放入芝麻油燒熱,倒入姜條翻炒至姜條水氣將干且收縮變小時,撒入白色藥料1包,續炒約3分鐘,起鍋裝入大碗內待用。
4把醬油倒入一大碗內,放入白糖攪拌,至白糖溶化後,再放入干辣椒末、香蔥末及少許芝麻油,待調勻後即成姜母鴨小料汁,然後將小料汁分盛於若干個小碗內作為味碟,待用。
5先把姜條分別裝入5口火鍋中墊底,再將鴨塊分別盛入5口火鍋中,然後將高壓鍋中的燉鴨原湯及適量棒骨湯分別倒入5口火鍋中,再將火鍋端上火,燒沸後,置於酒精爐上,隨小料汁味碟及鴨心、鴨肝、鴨胗、鴨腸、鴨血、水發粉絲、洋白菜、水發腐竹等配菜上桌,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