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猴頭蘑的做法
猴頭菌[Hericium erinaceus(Bull.)Pers],又稱刺蝟菌、蝟菌,擔子菌亞門、層菌綱、無隔擔子菌亞綱、非褶菌目、猴頭菌科、猴頭菌屬,是中國傳統的名貴菜餚,肉嫩、味香、鮮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頭、熊掌、海參、魚翅)之一。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稱。
猴頭菌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菌絲體在試管斜面培養基上,初時稀疏,呈散射狀,而後逐漸變得濃密粗壯,氣生菌絲短,粉白色,呈絨毛狀。放置時間略長,斜面上會出現小原基並長成珊瑚狀小菌蕾。在木屑或蔗渣培養料中,開始深入料層,菌絲比較稀薄,培養料變成淡黃褐色,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菌絲體不斷增殖,菌絲體密集地貫穿於基質中,或蔓延於基質表面,濃密,呈白色或乳白色。在顯微鏡下,猴頭菌菌絲細胞壁薄,有分枝和橫隔直徑10~20微米,有時可見到鎖狀聯合的現象。 子實體是猴頭菌的繁殖器官,由雙核菌絲在適宜條件下進一步發育而成。通常為單生,肉質,外形頭狀或倒卵形,極似猴子的頭。新鮮時顏色潔白,或微帶淡黃色,乾燥後變成淡黃褐色。直徑3.5~10厘米。人工栽培的有達14~15厘米,甚至更大。基部著生處較狹窄,像菌柄的樣子。除基部外均布有針形肉質菌刺,刺直伸而發達,下垂如頭髮狀,長l~3厘米,直徑1~2毫米,刺面布以於實層,產生大量的孢子。在顯微鏡下,猴頭菌的孢子橢圓形至圓形,無色,透明,光滑,直徑5~6微米,內含油滴大而明亮;油滴直徑2~3微米,孢子澱粉質。
猴頭蘑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用菌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味道也特別鮮美,氨基酸種類多過16種以上,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較高的礦物質成分。猴頭還含有很多藥效成分,它還具有利五臟、助消化、滋補身體及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神經衰弱等病的功效。同時,猴頭還含有多種糖類物質對癌細胞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曾被譽為“八珍”之一的猴頭蘑,是東北大小興安嶺深山老林中的一種鴛鴦對口蘑,一般產在相對的兩個山頭之上。猴頭蘑體呈圓形,似拳頭大,菌蓋有圓筒須刺,須向上像猴毛,根略圓尖如嘴,似猴頭形狀,故名猴頭蘑,多數生長在深山老林的柞、胡桃、樹等乾枯部位及腐木上,喜低溫。新鮮的白色,干後呈褐色。明、清時只茶宮廷王府中享用。解放後其製法在東北得到傳播,各家飯店都經營此菜。因為它是稀有食物,又富有營養,因此“扒猴頭”、“燒猴頭”之類菜餚很快就馳名各地。北方地區的高級宴席上必用此菜。
【菜名】 紅燒猴頭蘑 【所屬菜系】 浙江菜
【特點】 色澤紅潤,蘑片軟熟,汁濃味鮮。
【原料】
猴頭蘑350克,熟豬油50克,醬油250克,紹酒15克,白糖5克,味精3.5克,雞湯200克,胡椒粉1.5克,芝麻油15克,蔥、姜、花椒、八角、濕澱粉各適量。
【製作過程】
1、將猴頭放入冷水中浸泡24小時,撈出再用開水泡小時,取出除去老根,然後放入盆內,加雞湯、紹酒、蔥、姜、花椒、八角,上籠約2小時,至酥爛時取出,切成0.3厘米厚的片。 2、鍋內放豬油燒熱,下花椒、八角、蔥、姜煸出香味,撈出花椒、八角、蔥、姜,入入醬油、雞油、猴頭蘑片、紹酒、白糖、胡椒粉,調好口味,中火燒開,撇去浮沫,遭到小火燴煮入味,放味精,湯汁收緊時,用濕澱粉勾芡,加熟豬油,淋上麻油,出鍋裝盤即成。
---------------------------------------------------------------------
一、原料:
1. 主料:水發猴頭蘑200 克,豬肉100 克。
2. 調料:精鹽、味精、醬油、自糖、澱粉、花椒水、蔥、姜、豬油。
二、製法:
1. 將猴頭用溫水泡發,洗淨泥沙,切成厚片,放入沸水鍋中焯透。豬肉
切片放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洗淨。
2. 將猴頭片放盆內,加入肉片、蔥段、薑片,添湯適量,上寵蒸30 分鐘
取出,去掉蔥、姜,豬肉取出做別用。
3. 鍋加油燒至六成熱時將猴頭片下入油中汆一下,倒在漏勺中控油待
用。原鍋留少許底油,用蔥、薑末熗鍋,放入猴頭片,加醬油、精鹽、花椒
水、白糖翻炒,添適量湯,點味精調料,用濕澱粉勾芡,淋上明油,出鍋裝
盤即可。
按:此菜為山珍猴頭與豬肉烹製而成。猴頭質嫩肉美、營養豐富是高級
天然滋補品,配以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豬肉,其功在滋補強身。常用於氣
血虛弱、精血虧耗、津液不足以及消化不良、神經衰弱等病症。尤其對胃癌
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可作為食療菜餚長期食用。
- 上一篇:熗豆腐的做法 下一篇:冬瓜(葫蘆瓜)連鍋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