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燒伊府面
〔伊府面的主料輔料〕
麵粉 500克 至油 5克
去殼淨蛋 250克 精鹽 2克
草菇 30克 味精 2克
鮮蝦仁 80克 白糖 4克
韭黃 40克 老抽 5克
鹼水 5克 麻油 3克
胡椒粉 5克 植物油 10克
二湯 150克
〔伊府面的製作方法〕
伊府面做法1.將麵粉倒在案盤上,開成窩形,把雞蛋、鹼水同時傾在窩內,與麵粉拌勻,搓成麵團,擀成面片,改刀成麵條,將麵條放在滾水裡。滾至剛剛熟,撈出漂水,冷卻後濾干水分,放入滾油內炸熱備用。
伊府面做法2.蝦仁洗淨,用鹽、味精、生粉、蛋清略漿。草菇切片。韭黃切寸段。
伊府面做法3.伊面下滾水泡軟,撈出控淨水分,並用一雙竹筷挑涼,避免粘連成塊。
伊府面做法4.鮮蝦仁下六成熱油炸熟。
伊府面做法5.炒鍋燒熱,落底油,加入草菇略煸,加湯、蠔油、白糖、胡椒粉、麻油、精鹽,中火炮透,點入老抽、味精、蝦仁,翻拌均勻,最後落入韭黃翻勻,裝盤即成。
〔伊府面的工藝關鍵〕
1.此菜關鍵在於伊面製作,如手工刀切麵條,應注意均勻一致,粗細約2毫米。太細易碎,太粗在烹製時易夾生,且不易入味。2.麵條炸時油溫要高(約7成熱),500克 面要分3次炸完,多則炸不透,影響質量。
3.燒面時老抽應最後點入,過早放,則麵條烏黑不亮,口感發苦。
4.燒面的湯汁不宜收太干,否則不滑爽,有油膩感。
〔伊府面的風味特點〕
1.此菜原是江蘇揚州地方風味,相傳明朝末期,揚州來了個知府名伊秉緩,為人清廉,從不趨炎附勢,當地鄉紳都很怕他,他在飲食上有個最大的偏愛:食麵條。一次伊知府過生日。由於鄉紳們都知道伊喜食麵條,於是不約而同送上的壽禮都是麵條。這下可叫伊知府為難了。看看堆積如山的麵條不知如何是好。忽然靈機一動,決定將壽筵都改成吃麵條,再送還給賀壽的鄉紳,既解決了存放問題,又增了壽筵,可謂兩全其美。於是吩咐家廚將麵條煮過分給大家吃,家廚由於這突然的決定,手忙腳亂,錯將麵條投入燒熱的大油鍋中,於是將錯就錯,將全部麵條炸過,連煮帶炒,將麵條送上餐桌。鄉紳們和知府吃了麵條後,大叫"好吃"。知府一高興,為每位鄉紳打包回家。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名聲大振。此菜流入了民間,經過廚師不斷改進,形成了現今的"伊府面"。
2.色澤金黃,口味成鮮,質地滑嫩,略有回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