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
砂缽魷浪雞
工藝:
砂鍋
口味:
此菜色澤金黃,原汁原味,形整無骨,鹹香四溢,軟爛可口。
類別:
氣血雙補調理 青少年食譜 補虛養身調理 營養不良調理
主料:
童子雞 1200克
輔料:
魷魚(鮮) 250克 豬肉(瘦) 250克 香菇(鮮) 50克
調料:
鹽5克 醬油3克 姜15克 香油15克 味精3克 澱粉(蠶豆)8克 料酒50克 植物油60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將子雞宰殺、煺毛,從頸處入刀,生拆去骨,去內臟,洗淨;2. 魷魚洗淨,切片;3. 香菇去蒂,洗淨,切片;4. 豬瘦肉洗淨切片,用精鹽、料酒稍醃;5. 醃好的豬肉灌入雞腹,紮住口,入湯罐中泡1 分鐘,取出,用乾淨抹布揩乾水份;6. 再用料酒、醬油上色,放進六成熱油鍋內炸至金黃色,撈起瀝油,放入砂缽內;7. 倒進原湯,加料酒、精鹽、醬油、姜塊、蔥白、適量清水,用微火燜煨至酥爛,揀去蔥姜,掛稀芡,淋入香油即成。
工藝提示
1. 整雞出骨:
將煺好毛未開膛的整雞放在菜案上,用刀在雞頸左側的根部沿著頸骨直劃6 厘米來長的口,將刀口處的皮撐開,取出頸骨,用刀尖在靠近雞頭處將頸骨割斷;從雞頸部的刀口處連皮帶肉緩緩向下剝,用小刀將肉與筋、骨剝離。剝至兩膀骨的關節露出之後,將連接關節的筋肉割斷,使翅膀骨與雞腔骨脫離,然後將翅膀骨抽出即可;將雞胸朝上置於菜案上,用手把胸部突起處按一按,以免向下翻剝時骨將皮戳破。然後繼續將雞肉向下翻剝,隨時用小刀割斷與肉相連的筋膜。雞的背部肉少,皮緊貼脊椎骨,翻剝時不注意易破裂,先用小刀輕輕地將皮肉割離再翻剝;至雞腿部時,胸朝上,一手執左大腿,一手執右大腿,將兩腿向背部翻,使大腿關節露出,用刀順著腿與腔骨的縫將筋和肉割斷,再剝;到肛門處,用刀把尾骨尖割斷,使雞肉脫離腔骨,再割斷屎腸,並洗淨。接著翻出雞腿,將雞腿上的皮拉到腿部,整腿便露出來,剔去骨,順原刀口翻過來,即成;
2.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植物油1000克。
將煺好毛未開膛的整雞放在菜案上,用刀在雞頸左側的根部沿著頸骨直劃6 厘米來長的口,將刀口處的皮撐開,取出頸骨,用刀尖在靠近雞頭處將頸骨割斷;從雞頸部的刀口處連皮帶肉緩緩向下剝,用小刀將肉與筋、骨剝離。剝至兩膀骨的關節露出之後,將連接關節的筋肉割斷,使翅膀骨與雞腔骨脫離,然後將翅膀骨抽出即可;將雞胸朝上置於菜案上,用手把胸部突起處按一按,以免向下翻剝時骨將皮戳破。然後繼續將雞肉向下翻剝,隨時用小刀割斷與肉相連的筋膜。雞的背部肉少,皮緊貼脊椎骨,翻剝時不注意易破裂,先用小刀輕輕地將皮肉割離再翻剝;至雞腿部時,胸朝上,一手執左大腿,一手執右大腿,將兩腿向背部翻,使大腿關節露出,用刀順著腿與腔骨的縫將筋和肉割斷,再剝;到肛門處,用刀把尾骨尖割斷,使雞肉脫離腔骨,再割斷屎腸,並洗淨。接著翻出雞腿,將雞腿上的皮拉到腿部,整腿便露出來,剔去骨,順原刀口翻過來,即成;
2.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植物油1000克。
菜品口感
此菜色澤金黃,原汁原味,形整無骨,鹹香四溢,軟爛可口。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童子雞:雞肉忌與野雞、甲魚、鯉魚、鯽魚、兔肉、蝦子以及蔥蒜等一同食用;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不宜與李子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豬肉(瘦):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
牛奶與瘦肉不合適同食,因為牛奶裡含有大量的鈣,而瘦肉裡則含磷,這兩種營養素不能同時吸收,國外醫學界稱之為磷鈣相剋。鈣磷最佳比為1:1到1:1.5之間,此時互相促進吸收。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不宜與李子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豬肉(瘦):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
牛奶與瘦肉不合適同食,因為牛奶裡含有大量的鈣,而瘦肉裡則含磷,這兩種營養素不能同時吸收,國外醫學界稱之為磷鈣相剋。鈣磷最佳比為1:1到1:1.5之間,此時互相促進吸收。
食譜營養
童子雞:仔雞的雞肉占體重的60%左右,還有更多豐富的蛋白質和磷酸,所以仔雞的肉營養價值更高。加上仔雞的肉裡彈性結締組織極少,所以容易被人體的消化器官所吸收,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祖國醫學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