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
黃燜牛肉
工藝:
燜
口味:
類別:
湖北菜 氣血雙補調理 補虛養身調理 健脾開胃調理
主料:
牛肉(肥瘦) 700克
輔料:
木耳(水發)25克 玉蘭片 25克 黃花菜(干) 10克 澱粉(蠶豆) 35克 小麥麵粉 50克 雞蛋 100克
調料:
鹽5克 醬油20克 小蔥25克 大蒜10克 植物油90克 味精2克 香油15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將淨牛肉置炒鍋中,加入清水,在旺火上煮熟,取出晾涼;2. 將晾涼的牛肉切成5 厘米長、l 厘米寬,0.3 厘米厚的長條塊,盛入碗內;3. 牛肉內加濕澱粉40 克、雞蛋液、味精少許、麵粉,精鹽一起攪勻上漿;4. 蔥姜洗淨,蔥切段,姜切片;5. 木耳、黃花菜擇洗乾淨,備用;6. 黃花菜用泡發,洗淨,待用;7. 炒鍋置旺火上,下植物油燒到六成熱,將牛肉逐塊放入汆炸,至呈黃色時撈出;8. 炒鍋置旺火上,留底油燒熱,放入蔥段、蒜片略煸,再下黃花、黑木耳、玉蘭片、醬油、味精、牛肉、牛肉湯200毫升,加蓋燜30 分鐘後,用濕澱粉勾芡,淋入香油,起鍋即成。
工藝提示
1. 牛肉先用清水煮至斷生,洗去血污,上漿炸黃,然後再燜,大火燒開,小火燜酥,爛又成形,絕無膻味;
2. 因有過油炸制牛肉的過程,需準備植物油1000克。
2. 因有過油炸制牛肉的過程,需準備植物油1000克。
歷史文化
湖北黃燜,是將主料先上漿「穿衣」,下油鍋炸黃,再燒燜而成。其特色是主料爛而不糜,嫩而不韌,醇香爽口。此菜以牛肉配黃花、黑木耳、玉蘭片等黃燜而成,充分體現了黃燜菜的特色。
食用方法
中餐|晚餐
食譜相剋
牛肉(肥瘦):牛肉不宜與板栗、田螺、紅糖、韭菜、白酒、豬肉同食。
木耳(水發) :木耳忌與田螺、野雞、野鴨同食。
澱粉(蠶豆):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雞蛋:雞蛋不宜與糖同煮;與糖精、紅糖同食會中毒;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漿、茶同食。
歷史文化 湖北黃燜,是將主料先上漿「穿衣」,下油鍋炸黃,再燒燜而成。其特色是主料爛而不糜,嫩而不韌,醇香爽口。此菜以牛肉配黃花、黑木耳、玉蘭片等黃燜而成,充分體現了黃燜菜的特色。
木耳(水發) :木耳忌與田螺、野雞、野鴨同食。
澱粉(蠶豆):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雞蛋:雞蛋不宜與糖同煮;與糖精、紅糖同食會中毒;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漿、茶同食。
歷史文化 湖北黃燜,是將主料先上漿「穿衣」,下油鍋炸黃,再燒燜而成。其特色是主料爛而不糜,嫩而不韌,醇香爽口。此菜以牛肉配黃花、黑木耳、玉蘭片等黃燜而成,充分體現了黃燜菜的特色。
食譜營養
牛肉(肥瘦):牛肉富含豐富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於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木耳(水發) :黑木耳中鐵的含量極為豐富,故常吃木耳能養血駐顏,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並可防治缺鐵性貧血;黑木耳含有維生素k,能減少血液凝塊,預防血栓症的發生,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木耳中的膠質可把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它對膽結石、腎結石等內源性異物也有比較顯著的化解功能;黑木耳含有抗腫瘤活性物質,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經常食用可防癌抗癌。
木耳(水發) :黑木耳中鐵的含量極為豐富,故常吃木耳能養血駐顏,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並可防治缺鐵性貧血;黑木耳含有維生素k,能減少血液凝塊,預防血栓症的發生,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木耳中的膠質可把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它對膽結石、腎結石等內源性異物也有比較顯著的化解功能;黑木耳含有抗腫瘤活性物質,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經常食用可防癌抗癌。